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幼时记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九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3 分)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 分)
① 项为之(      )         ② 怡然称快(           )
③ 凹者为(      )         ④ 数十(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小题3:第三段中“                   ”最能表现作者观察时神情专注,“           
          ”概括出作者快乐的心情。(2 分)
小题4:课文记叙了哪三件趣事?你认为作者幼时是怎样获得物外之趣的?( 5 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①通“僵”,僵硬;②喜悦的样子;③山沟;④鞭打
小题2: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把这个景观)当作青云白鹤看。
小题3:定目细视  怡然自得
小题4: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
仔细观察,想象奇特。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并解释;注意词的活有,如“鞭”是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找。
点评:本题不难,所学课文的内容,可根据记忆回答。古文好考到的字词,一般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词,句子中关键意义的词,难于辨识理解的词,学习要对这些字词多下功夫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释清楚主要字词的意思,“徐”:慢慢地;“以”:用;“冲”:对着;“作”:当作;“观”:看。注意本句倒装句式的特点,“徐喷以烟”是“以烟徐喷”的倒装。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于翻译。在翻译文言句子时,要注意,有的字词的本义不能直接引到句子,要根据语境作适当的调整,有用转义,翻译时有时要意译。
小题3:
试题分析:两个空的内容,一是写神态,一是写心理,根据题干问题的指向,仔细阅读文章,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仔细阅读即可。做此类题,关键还是要看懂文段的内容,理清文段的层次间关系,注意文段中概括性语句。
小题4:
试题分析:三段文字,讲了三件事。第二段写“夏蚊”,写“观”;第三段写“丛草”,写“细视”,第四段写“蛤蟆”写“鞭”。很多趣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自欣赏者自己的内心。作者儿时好奇、想像力丰富,所以能获得“物外之趣”。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写孩子的“物外之趣”,清楚明了。理解文意,可从具体文字的含义入手,也可以文章整体内容上把握,多阅读多思考,培养自己阅读理解的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