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文后的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九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散文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文后的问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选出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得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
B.舍生取义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也  今为宫室之美
D.二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
小题2: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小题3:选出品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鱼”比喻正义,以“熊掌”比喻生命。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是指“这种本性”,即“羞恶之心”;用原文句子说就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直接原因是“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B项中“而”皆表示“却”。
小题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各句子的意思,注意关键词语解释是否正确,对各项一一判断。A错,“尔”没有“你”的意思,是助词。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文意,理解短文的内容,在语境中判断句子的含义,对各项一一判断。A错,作者是将“鱼”比生命,将“熊掌”比喻正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