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0月11日,经历一番煎熬后,武汉摩的司机王师傅归还了捡到的40万现金,也领到了失主曾先生承诺的10万元悬赏金。当晚,新华视点官方微博开始发问-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0月11日,经历一番煎熬后,武汉摩的司机王师傅归还了捡到的40万现金,也领到了失主曾先生承诺的10万元悬赏金。当晚,新华视点官方微博开始发问:“武汉摩的司机拾款40万元,在舆论的重压之下,他终于摆脱纠结将钱还回,失主当场奖励10万元。司机的行为该不该奖励?是‘良心发现’总比‘昧着心好’,还是‘时代变了’,上善不可得,退而求其次?道德必须用钱来促成吗?”新浪湖北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起的调查中,78%的网友认为拾获者应该得到报酬,15.1%的网友认为不还钱违法,不应该接受报酬;5.9%的网友认为不好说。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承诺
承诺是什么?
人的一生拥有太多的承诺,习惯于关注承诺的内容和结果,却渐渐遗忘那份星空中最美的东西究竟蕴涵着怎样的深意。
当我们停桨伫足,细细思量,弯腰在记忆的小河中,拾起几片关于承诺的花瓣,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已经足以让我完美的给出答案。
原来承诺是苍鹰飞翔于蓝天的梦想,充满豪言壮志,但实现的道路上不也是洒满泪与汗吗?
犹记那年初秋,温暖的阳光透过还未掉落的树叶洒在校园里的石凳上,一切显得宁静而安详。树下两个小女孩背靠着背坐在草地上,畅想着自己的未来,“我们一定要考省中噢!”两颗属于承诺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灵里生了根,之后她们分处两地。虽然时间匆匆流逝,她们仍然努力学习,伴灯夜读,默默用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浇灌,等待着花开的日子。
原来承诺是冲破风雪的温暖,即使风雪再猛烈,仍然不能将我的心冰冷。
那个冬天对于我们生长在南方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冷了。父亲送我上学,问我大概几时放学,他来接我。我告诉他大概四点半。幼小的记忆还不完备,忘了那天还需打扫的事实。我在学校里暗暗自责着,心里有些难过,害怕父亲早来了会受冻,可是无可奈何,我只好往好的方面想:也许父亲会因为天冷而晚到一会。一直这样终于熬到了放学。我急忙的走出学校,看到父亲瑟索的身子在寒风中守侯着,我惊讶却又在意料之中。父亲看到我,没有怨言,只是问了一句:“怎么现在出来,是不是有事啊?”没有回答,只是扭过父亲冰冷的手,感受来自心底的温暖。
原来,承诺是一卷卷旧胶带,放的故事平凡而无奇,可是不经意间的回眸却看到最感动的东西。
我喜欢睡懒觉,冬天的日子就更是躲在温暖的被窝里,没有时间顾及早餐问题,于是常常饿着肚子上学。一天,我照旧起床,却发现饭桌上多了一份早点,还冒着热气。妈妈从厨房走出来,说:“你不吃早饭,对身体不好,以后你也不用早起了,我来帮你做早饭吧!”那一天,我吃得格外多。日子一天天过去,妈妈依旧每天起床为我做早饭,偶然间瞧见她的手,却发现她手上已经生出了冻疮,我想到妈妈不仅晚上有时要加班,还要每天早起做早餐。一大片愧疚涌上我的心头,泪水滚落到碗中,突然希望明天就是夏天……
思考着承诺的含义,我得到的答案越来越多。遨游于这么多美丽的承诺中,我终于知道,面对承诺,我应该做什么。
让苍鹰飞得更高,让风雪中的温暖更多,让那些旧胶带放的更久……


试题分析:
立意的角度:
1.从道德的角度来讲,捡钱者应该还钱,做人要拾金不昧。
2.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失主应该给报酬,做事要信守承诺。
3.从网友的看法来讲,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要相应改变。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0月11日,经历一番煎熬后,武汉摩..”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