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木人和泥人是一对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这天,他俩在河边玩耍,为了给对方一丝清凉,木人调皮地向泥人身上泼水,泥人吓得连-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木人和泥人是一对刚结识不久的朋友。这天,他俩在河边玩耍,为了给对方一丝清凉,木人调皮地向泥人身上泼水,泥人吓得连滚带爬的逃走,没命地喊:“杀人了,救命哪!”木人生气地冲着泥人的背影抱怨道:“这人真怪,不过是跟你开个玩笑,泼一点水在身上算得了什么?怎么就喊啥救命哪?”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在河边见面了,天气有点冷,它们便走到篝火前,泥人担心对方受凉,抱起木人就往火边放,木人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道:“杀人了,救命哪!”泥人赶紧把木人抱离篝火,不解地说:“你这人也太难处了,怕你冷,抱你烤火,真不识好人心!”
木人和泥人就这样不欢而散了,此后俩人见了就远远地躲着对方,它们心里给对方永远留下这样一个印象:这人太难相处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沟通,带来了希望
有一座桥,连接着希望一辉煌;
有一种爱,化解了矛盾与战争。它就是沟通!
——题记
因为树上的的猿跑到了地上生活,便有猿人,它们用彼此的方式沟通,便出现了分配、耕种、建造等一类动词,才有了最初的人类文化。
秦朝
“六国破灭”,秦王统一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千万人之上,得天下不易。然而,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为了基业传万世,对百姓实行专制,于是闭目塞听,我行我素。李斯传来消息:那些儒生们总是说三道四,横加指责,有时还引经据典,以古非今。秦王听后大怒……愚蠢而残暴地“焚书坑儒”,终没能使秦王朝传万代,因为缺少了一座通向老百姓与统治者相互沟通理解的“桥”。
两汉
中华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遥远而神秘。一位勇敢的外交家张蹇两次出使了“外土”——西域。内地精美的丝绸、铁器,先进的工业技术传到了西域。西域的骏马、蔬果、舞蹈、魔术等传入内地。此后,一条越峻岭、连沙漠,通向西亚和欧洲的贸易之桥——“丝绸之路”形成。它连通了中土与异国的经济、文化和友谊。中国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唐代
繁华与开放的社会。沟通是唐太宗的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于是开创了“贞观之治”。沟通是玄宗以太宗为榜样后的“开元盛世”。沟通是日本使来华取经,鉴真东渡传法,文成远嫁吐蕃,玄奘志在西天……
因为有了沟通,唐朝达到繁盛的顶峰。
清代
沟通是康熙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是“国有乾隆,国运昌盛”,是辉煌的“康乾盛世”。而清末,国门紧锁,国人自给自足,不与世界沟通。终于有一天,国门被破。英、法、俄……能来的都来了,带着他们坚船利砲,封闭腐朽的清政府只得签下屈辱的条约。
这是否定沟通、闭关锁国带酿造的苦果。
今天
今天,中国成为一个腾飞的社会主义国家,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思想,独立而自强。沟通是世界倡导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主旋律,亚洲的APCE会议、东亚经合会和欧亚首脑峰会,无不是世界为了沟通和共同发展的产物。中国更是融入到了沟通的世界之中,加入WTO、08年的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都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最好注解。
明天
人与人之间没有嫉恨、没有猜疑,只有友谊与沟通,只有团结友爱、共享美好,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鸿沟、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沟通,只有公平竞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世界就是在不断的沟通中一步步走向文明与繁荣的。
简评:
本文是2004年重庆市高中作文大赛中的优秀文章,内容跨越时空,联想丰富,文笔顺畅,语言质朴清新,内容紧扣标题,事例具体,且具有相当的说服力。另外,“沟通”虽说是常见题目,说实话这恰恰是不容易写好的关键所大,因为这个题目太常见,太熟悉,反而给写作增加了难度。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寓言类的材料作文题。考生在立意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认识是相处的前提。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好心相助却不被领情的事,我们为对方考虑的种种“好”的方案,有时会被冷冷地拒绝,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对方。其实,认识是帮助的前提,也是相处的前提。没有深入的认识,两个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2.换位思考是处事良方。我们思考问题,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甚至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限制别人,或者用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去要求别人等。其实,只要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很多事情就会得到解决。3.沟通是相处的法宝。当别人好心地帮助我们,却不适合我们自身的实际的时候,我们如果像木人、泥人那样,显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可能会得罪朋友,甚至把自己孤立起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不如坦诚地与朋友沟通,在感谢朋友的同时,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朋友。这样,朋友就会改变其原来不恰当的做法,实现彼此之间的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木人和泥人是..”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