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材料一:孙杨因无证驾驶被警方刑事拘留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决定暂时取消其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资格,不参加国家队集训,同时-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材料一:孙杨因无证驾驶被警方刑事拘留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决定暂时取消其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资格,不参加国家队集训,同时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和新的商业活动。“非常痛心,但处罚不是目的,作为一个明星人物,希望孙杨能够正视错误,反省自己,重回国家队。”泳管中心副主任尚修堂如是表态。
材料二:孙杨事件也被很多外媒关注,游泳行业权威杂志《游泳世界》专家帕梅拉·罗伯特认为,对孙杨的处罚太严厉,他甚至认为这么对待孙杨是愚蠢的,孙杨是普通人,并不是超人。 
根据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成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偏易

答案


宽容与纵容
如果真有这样一座花园,人们所有的美德与缺点都在其中盛放,那么宽容是一朵清雅的栀子,平淡而芬芳;纵容毗邻于它,以罂粟花美艳欲滴的姿态紧挨着生长。
若非如此,也不会有人说“让一个人变坏的最好方法就是纵容他的错误”了。纵容恰如那枝美不胜收的罂粟,让一个个在它面前流连不去的人们因麻木而迷失,从此再也找不到归去的路途。宽容与纵容,不过一步之遥。为何上一秒还是繁华绚烂的风景,下一步便是无底深渊?
纵容的结果是什么,无论以往还是现在都一样显而易见。一个人会因对自己的纵容而踏上迷途,一所学校会因对学生的纵容而杂乱无序,一部法律会因对罪人的纵容而名存实亡,乃至如今以泱泱大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中国,若放松要求开始纵容,也将光辉不再、最后没落于全球村之中。
可是,或许有人在问了,那些违法犯罪的人,有多少都是被逼出来的?他们也是生活所迫,虽然可恨,却也可怜!这个时候,对他们究竟是宽容,还是绝不放过?
是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而我,也曾为此深深困惑过。直到后来我看到一个故事,故事里的老太太为了快要饿死的孙子迫不得已偷了一个面包,站在法庭前的她面对着众人哆哆嗦嗦地诉完实情,法官沉默良久作出判决,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人掏出一美元,为这个城市竟还有人流离失所甚至因此犯罪的现象而接受惩罚,为自己的冷漠付费。所有的人静静接受判决,各拿出一美元作为面包的赔偿更是为自己赎罪。然后,老太太拿着众人沉甸甸的一颗颗真心,当庭释放。
看完这个故事,我为其中的人心之美、宽容之美所震慑,也在结局的一刹那看透宽容与纵容的距离。故事里的人宽容了老太太作为社会底层为生活所迫而犯下的错误,却不曾纵容自己的冷漠,因为在他们眼中,造成那个错误的人,除了老太太,还有他们自己!
这才是宽容与纵容的真义!以审视与冷静的目光让人世的一切落入眼底,决不纵容自己或别人在人性、道德上的失守和错误。而宽容正是这理智世界里的那一抹暖色,是人们之所以不纵容的理由。人们为了心中的尺度和原则而宽容,也为心中的尺度和原则,绝不纵容!
——于是,“绝不纵容”之四字,得以维持世界;“任情宽容”之四字,得以粉饰乾坤。


试题分析:两则材料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两个观点针锋相对,在写作时,如果是赞同泳管中心,则可以从孙杨“违背道德底线,背离了体育精神”“严重损害了国家游泳队和中国运动员的形象”“必须正视错误”“公众人物的责任”等角度阐述理由。如果是赞同帕梅拉·罗伯特的观点,就可以从“不能因为他是明星而对他加重处罚”这一角度立意,因为其已被按法律处以拘留7天罚款2000元的处罚了,开除国家队真的重了,孙杨也是普通人,说白了还是个大学生,不能拿“超人”衡量他等等。在写作时,观点不能骑墙,是赞成泳管中心的做法还是赞同帕梅拉·罗伯特的看法,要注意清晰地表明自己的看法,进行辩证对比分析。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材料一:孙杨因无证驾驶被警..”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