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参考作文
任尔东西南北风
风吹大地时而摧枯拉朽,时而掀起不坚定的裙带;海浪汹涌时遮天蔽日,时而卷走摇摆不定的枝叶。 但任凭风吹雨打,总有一些傲立的身影,闲庭信步,以千锤万凿的坚劲,任尔风云际会,唯我屹立不倒。    
风能吹起大大的纸张,只因那平凡的白纸总受环境摆布,少了些许坚持自我的决心,蝴蝶不随风飘零,只因那柔弱的身躯包裹着一颗坚定的心。此亦如人,那些将身影镌刻在年华的身上杰出而伟大的人,总是坚守自我不随环境动摇的人。唯有这样,方可坚定地勇往直前,走向成功。 望着弱不禁风的蝴蝶,我的思绪穿越回到了同样羸弱的南宋主战派,他们没有皇帝的赞许,没有光明的前景,只凭着内心对江山的眷恋,对祖国的热血,不随奸臣的疾风摇摆,始终坚守自我,才有了辛弃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才有了岳武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冲天呐喊,才有了吴阶一家三代守蜀的赤诚忠心,才有了韩世忠黄天荡大捷的振奋人心。   
历史早已远去,主和派的软骨头早已被岁月的风尘卷走,青史可鉴提那一个个坚定不移,不随风飘舞的英雄背影,青山永不老!    
哲学家赫利克特曾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何处,那么任何方都不是顺风。”的确,历史的选择,上帝的眷顾,总是会垂青那些不受环境左右,邕终坚定地抓住命运咽喉的人,正如航行的舵手,前进的方向便是顺风。    
我又一次望向一艘百年前的巨轮,她的传奇被一位青年导演绎着,甲板上海风猎猎,一对青年男女相拥起舞,似是在用生命的全部激情舞动,落日洒下余晖,画家望着远方??这部电影《泰坦尼克号》首映便 轰动全球,金钱荣誉,鲜花拥向了这位青年导演。人们纷纷劝他凭着他的才能多拍些商业片,怂恿间不乏诱惑推搡着他,笼罩着他,但他的心中只有一个梦想,那里有个奇幻的星球,上面住着猫脸蓝肤的巨人。蛰伏十年,《阿凡达》横空出世。 
如果卡梅隆被四周的诱惑左右,人类电影史必将丧失一位天才,一位巨人! 我望向四周,成长的道路似花团锦簇,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在向你招手,但未来的掌控者,不会被路上的鲜花吸引,不会被疾风吹走,始终沿着自己内心的方向前进。司马迁坚定的身影只为有朝一日将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奇人,归有光将自己光于书房,只是在等着象笏之朝的荣光! 
你我,该作那只蝴蝶!
点评:分析材料准确,观点集中而突出,在列举事例时注意从相对的两个方面举例,南宋“主战派”   “主和派”对立明显,在举例的同时不忘扣住材料分析,名言引用恰当,过渡衔接自然,结尾再次扣题让全文思路更显紧凑。


试题分析:材料是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原句为“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命题人将“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一句删去,就给学生审题立意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材料中“风”为“白纸”与“蝴蝶”创设了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下“白纸”与“蝴蝶”表现完全不同,所以此材料的立意角度可从对“风”的不同理解,来看其与“白纸”“蝴蝶”不同关系来切入。
思路一:将“风”理解为“流俗之风” 
在流俗之风中“白纸”与“蝴蝶”的不同:
① 白纸虽大,无生命无思想,没有重量;蝴蝶虽然很小,但有生命有思想,有重量。
——立意1:厚重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有思想的生命是有生命力的,可以留下人生
的印迹;如何让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痕迹。
②白纸在流俗之风中没有坚守,而蝴蝶则相反——立意2:坚守(自己的操守、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位置)、做真正的自我。
② 白纸虽大,但力量薄弱;蝴蝶虽小,但有毅力有思想就可以拥有强大的力量.
——立意3:思想、毅力可以让人强大;人小位卑又何妨,小人物的平凡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有力量。
思路二:“风”理解为“人生逆境”
如果把风理解为“人生逆境”,那么“白纸”与“蝴蝶”的不同在于:
①白纸在逆境面前倒下了,而蝴蝶却勇于拼搏——立意4:逆境中人要勇于拼搏。
②白纸是没有思想没有理想没有信念的的,蝴蝶不同——立意5:逆境中要坚守自己的思想,坚持自己的理想,要有信念。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