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2-1+sin30°-tan45°-20120(2)已知a-2ba+b=25,求ab的值.-数学

题文

(1)计算:2-1+sin30°-tan45°-20120
(2)已知
a-2b
a+b
=
2
5
,求
a
b
的值.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原式=
1
2
+
1
2
-1-1
=-1;

(2)∵
a-2b
a+b
=
2
5

∴5(a-2b)=2(a+b),
∴5a-10b=2a+2b,
∴a=4b,
a
b
=4.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计算:2-1+sin30°-tan45°-20120(2)已知a-2ba+b=25,求ab的值.-..”主要考查你对  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实数的运算,比例的性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实数的运算比例的性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考点名称:零指数幂(负指数幂和指数为1)

  • 零指数幂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负指数幂的定义: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n(n为正整数)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指数为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1次幂,所得结果都等于这个数的本身。

考点名称:实数的运算

  • 实数的运算:
    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其中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就包括整数和分数。数学上,实数直观地定义为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本来实数仅称作数,后来引入了虚数概念,原本的数称作“实数”——意义是“实在的数”。
    实数可实现的基本运算有加、减、乘、除、乘方等,对非负数(即正数和0)还可以进行开方运算。实数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平方后结果还是实数。任何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结果仍是实数,只有非负实数,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还是实数。

    四则运算封闭性:
    实数集R对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四则运算具有封闭性,即任意两个实数的和、差、积、商(除数不为零)仍然是实数。

  • 实数的运算法则:
    1、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可使用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3、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
    ③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b+c)=ab+ac。

    4、除法法则: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即an,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实数的运算顺序:
    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考点名称:比例的性质

  • 比例:
    在数学中,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者结构。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要想判断两个比式子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例是不是相等。
    比例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a:b=c:d\leftrightarrow ad=bc,则有
    证明:




    2.分比性质:
    在一个比例等式中,第一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与第一个比例的后项的比,等于第二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与第二个比例的后项的比。
    例:已知a,b,c,d∈C,且有b≠0,d≠0,如果,则有
    证明:




    3.合分比性质:
    在一个比例等式中,第一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和与第一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的比,等于第二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和与第二个比例的前后项之差的比。
    例:已知a,b,c,d∈C,且有b≠0,d≠0,如果,则有
    证明:

    ,则




    4.等比性质:
    在一个比例等式中,两前项之和与两后项之和的比例与原比例相等。
    例:已知a,b,c,d∈C,且有b≠0,d≠0,如果,则有
    证明:

    ,则

  • 重要定理:


    比例尺:
    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千米,或五千万分之一。

    比例线段:
    1.两条线段的长度比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2.在同一单位下,四条线段长度为a、b、c、d,其关系为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一般的,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式a∶b=b∶c,则b就叫做a,c的比例中项。

  • 比例的美术术语:
    比例通常指物体之间形的大小、宽窄、高低的关系;另外比例也会在构图中用到,例如你在画一幅素描静物就要注意所有静物占用画面的大小关系。
    在画素描的过程中要想把形画准就要注意比例了。

    把握比例的几个技巧:
    1.横着比:当你要画某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就以此做一条贯穿整个画面的横线,看到所有在这条线上的物体。
    2.竖着比:做一条贯穿画面的垂线,注意观察所有在这条线上的物体。
    3.多看物体、少看画面:为的是形成观察的意识,抛弃大脑中的原始概念。看物体5秒,看画面2秒,眼睛要在画面和物体之间反复的观察比较。
    4.总的说就是放长线、看整体、多比较。把这些想象成经线纬线一样会比较简单;初学者要多画辅助线,等功底深厚了你会发现你画面中的辅助线会越来越少,而你心里假象的辅助线会越来越多。

    在构图中要注意的比例关系技巧:一般被画物占画面百分之八十左右,看上去饱满。
    人物相关比例:
    1.三庭五眼:发际线-鼻底-下巴为三庭,这三段之间每段的距离大约相等;耳根-外眼角-内眼角-内眼角-外眼角-耳根为五眼,它们之间距离大约相等。
    2.站七坐五蹲三半:一个站着的成年人身高大约等于他七个头长(站七),当他座上时就等于五个头长(坐五),蹲着时刚好是三个半头长(三头)。
    3.小孩的头部比例较大,站着时一般为三到四个头高。
    4.张开双臂,两个中指之间的长度大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
    5.手臂的长度为两个头长(腋窝-胳膊肘-手腕各位为一个头长)。
    6.手掌为三分之二头长。
    7.当举起胳膊时胳膊肘刚好到头顶。
    8.肩宽为两个头宽。
    9.脚掌为一个头长。
    10.男人肩比胯宽,而女人跨比肩宽。
    还有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多总结,多观察。这些都是标准人体比例,可以帮助初学者入门;
    也是艺术家创作英雄楷模人物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时的指导,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七个半头高。在现实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在进行人物素描时就应当个别观察,抓住特征。

考点名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 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