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法·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2)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智慧·教法·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2)

智慧·教法·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2)

名师云集,课例精选。

作者:陶继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902-3

定价:27

出版时间:2015-0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书

本书荟集了九位中学语文名师的课堂实录,体现了他们的教学智慧和方法,同时附有点评和一线听课教师的感想,对中学语文教学富有助益。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主体内容的结晶,精选了9位中语名师的课堂实录,并选择了听课教师有代表性的评价意见汇集成书,这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富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编审、原总编辑。现任《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会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目录

序  陶继新
 
课堂实录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堂教学实录  余映潮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教学实录  余映潮
听课回响
洗净铅华才是真  安徽 梁华桥
繁华落尽见真淳  山东 刘  慧
 
课堂实录
《夏天也是好天气》课堂教学实录  周珍芝
听课回响
小荷已露尖尖角  内蒙古 刘晓宇
“和谐互助”,打造高效课堂  河南 付志红
 
课堂实录
《心中的鹰》课堂教学实录  孙鸿飞
听课回响
诗意的课堂诗意的人生  黑龙江 陈兴宇
情感唤醒课堂  黑龙江 孟德智
 
课堂实录
《窗》课堂教学实录  刘金玉
听课回响
引领学生释放人性能量的课堂  广东 罗志远
以名师为榜样,在反思中前行  安徽 丁桂芝
 
课堂实录
《安塞腰鼓》课堂教学实录  王君
听课回响
听君一曲长精神  北京 胡朝阳
冲破羁绊以学激扬生命为道  河北 黄志研
 
课堂实录
《紫藤萝瀑布》课堂教学实录  苗凤珍
听课回响
聆听痴心弄涛声  山东 赵春凤
层层深入,指挥阅读思维的交响曲  山东 梁敬敬、薛涛
 
课堂实录
《活了100万次的猫》课堂教学实录  王开东
听课回响
别开生面润心田  北京 丁海霞
简约而不简单  山东 鲁丽香
 
课堂实录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韩军
《背影》课堂教学实录  韩军
听课回响
让学生领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安徽 王倩
为自我心灵的倾诉而写  山东 周金荣
 
名家讲座
《做有灵魂的教育》讲座实录  程翔
听课回响
一生不变的追随  山东 高艳芹
洗尽铅华始见真  山东 王丽丽

精彩节选

   节选

  序

  这本书是“第六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中学)主体内容的结晶,也是应广大与会人员的要求结集成书的。

  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精神,通过教育活动、环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径,内化为人的品格因素,实现对人的精神世界全面塑造的教育。它是健康人格塑造、人性境界与人生理想提升以及个人社会价值实现途径等方面的教育,目标是人的精神素养。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连续六年来,我们举办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

  当下语文教学人文性存在问题是毋庸置疑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状态不佳,课堂教学的量与质存在问题,精神品质很难有效地形成。本来,语文应当是教师最爱教与学生最爱学的学科,可事实却恰恰相反。语文教师是需要高品位的文化支持的,没有对经典文本的大

  量阅读甚至背诵,就不可能形成属于自己的优质语系。可是,现在的一些语文教师,平时很少读书,特别是很少阅读与背诵经典;教学参考书成了他们必备之书,甚至成了教学的唯一依靠。结果,教起学来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语言,也没有生命的激情,只是成了教学参考书的传声筒。这样的教师,并不是说备课不认真,可是,由于没有文化积淀,只是鹦鹉学舌,当然就没有了人文的色彩。更重要的是,教学若干年后,甚至连在大学里学到的一些文化也丢掉了。

  于是,上课不再快乐,也不会精彩,而是一味地应付,甚至是一种痛苦。其实,更苦的是学生,他们不喜欢教师的课,可又要正襟危坐在教室里,迫不得已地听下去,而且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整整十二年。于是,学习语文就成了一场又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非但形不成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品质,甚至连心理也很难健康起来。

  教师如何才能教得精彩?如何才能乐在其中?关键不是备课备到深更半夜,也不是将教参书背得滚瓜烂熟,而是用爱心与已有的文化积累,激活每一次教学。备课要“备学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是,为什么在“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执教的一些名师,课前并不认识当时所教的学生,课上得依然精彩纷呈?

  其实,人们一般所谈的“备学生”已经步入了误区。“备学生”并不只是认识每一个学生,知道各个同学的名字,对他们的性格清清楚楚,其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那就是真正了知学生生命的潜能,以及深埋在他们心中的对语文学习的无限渴望,特别是如何将这种潜能开发并满足学生的这种渴望,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交互的快乐场。教师如果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就“备学生”,那只是一种表层的备课,根本没有抵达备课的高层境界,甚至有可能备得越认真,教得越不好。“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