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儿童“性”防线——小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

首页 > 图书 > 教育类图书/2020-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构建儿童“性”防线——小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

构建儿童“性”防线——小学生防性侵教育读本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用书

作者:林甲针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34-6416-5

定价:19.80元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3年9月,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四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之所以需要中央四部委联合发文,当然一方面是因为近年全国范围内针对青少年性侵害的恶性事件频出[1],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预防性侵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少年儿童的防性侵工作是一项社会建设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教育、管理、应对处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全方位做好工作。而预防青少年遭受性侵害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当然又是要让防性侵教育真正“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学会保护自己!在这个意义上说,林甲针同志的书稿是应运而生的。而其立足儿童生活实际、生动活泼介绍预防性侵害“金点子”的叙事特征也必将使得这本书稿能够鹤立鸡群,区别于一般追风读物。
其次,预防性侵害的教育需要采取多学科视角和综合学习的方式。
在我看来预防性侵害教育实际上是广义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一直以为性教育是一个综合学习的领域。一些性教育之所以成效不彰,原因之一是将性教育等同于性生理、性心理教育等。由于性行为还涉及文化、道德、法律等多个社会性维度,只做生理、心理知识的教学,其结果必然是让性教育失之偏狭,甚至有时还显得貌似进步、实则格调不高不为社会大众所接受。此外,性教育也和一般教育一样面临着坚守底线和高扬理想之间的张力如何处理的问题。由于偏狭的课程设计常常不太考虑理想、积极人生的层面,性教育似乎就仅仅等同于预防那些突破底线的伤害。林甲针同志的作品虽然立足于心理辅导,尤其是团体辅导,但是他的写作也有效考虑到了心理以外的社会、法律、道德因素,性侵害的底线预防也与积极心理建设目标有密切的结合。这一追求特别难能可贵。有心的读者不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综合学习上比他做得更好?
 
檀传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理事长。
 
导言
校园性骚扰和性侵害在近几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关儿童在校园内遭受性侵害的案件频频曝光,校园性侵害已经成为校园秩序和儿童安全的重大威胁。在这些案件里,有的是不法分子闯入学生宿舍施暴,有的是学生在校园外被胁迫劫持,还有的是极个别校长、教师利用职务便利对学生实施伤害,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伤害。
资料显示,在儿童性侵案件中,近一半的受害者是不满14岁的女童,被害人与施害者属于熟悉关系的占65?7%。不少女童遭到侵害后,由于年幼无知,难以启齿,有的是受到威胁,不敢告诉大人或者及时报案;而有的监护人在发现女童被侵害后,顾虑到被害人的名誉,或者在亲戚和邻居面前的脸面,不愿报案,宁愿私下了结,使得不少加害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
广东省有关调研报告指出,近三年来,遭到侵犯的女童人数不断增多。从2008年至2011年6月,全省检察机关受理的此类案件达2267件,涉及不满18岁的女童达2560人。
2013年9月24日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科学做好预防性侵犯教育
一、性骚扰和性侵害概念
定义的重要性在于厘清问题并锁定问题焦点。
美国Fitzgerald(1990)提出了最具功能性的实证定义,许多性骚扰研究都采用此定义,以连续性的观念来看性骚扰行为,认为性骚扰是总括性名词,包括程度轻微的性别骚扰至最严重的性侵害,依情节轻重,分为五个等级:
1?性别骚扰:传达侮辱、诋毁或性别歧视观念的一般性性别歧视语言或行为。
2?性挑逗:包含一切不受欢迎、不合宜或带有攻击性的口头或肢体上的行为。
3?性贿赂:以利益承诺(如雇用、升迁、加分、及格)的方式,要求性行为或与性相关的活动。
4?性要挟:以威胁惩罚的方式,要求性行为或与性相关的活动。
5?性侵害:包括强暴及任何具有伤害性或虐待性的性暴力及性行为。
台湾地区方面,根据陈若璋(1993)的研究,将性骚扰、性侵害行为依照严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
1?第一级性迫害:包括语言猥亵或讲黄色笑话,意指言语骚扰。
2?第二级性迫害:包括在被害者面前暴露身体隐私处,碰触、抚摸对方身体如胸部、臀部等,强迫亲吻以及拍裸照,在被害者面前表演猥亵举动或色情性行为等。
3?第三级性迫害:包括抚摸生殖器、强迫性交、强迫口交或肛交、强迫性交且有凌虐行为等。
由于性骚扰与性侵害是属于不同的性歧视行为,为了使研究更深入及完整,根据以上资料,本书所采取之针对儿童的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定义如下:
针对儿童的性骚扰是指以某种利诱或威胁为工具,将自己的性要求强加于儿童,迫使其服从自己的性意志。性骚扰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包括语言上的侮辱、威吓,对身体的猥亵和性的引诱、挑逗,以及违背本人意愿的拥抱、接吻、抚摸等身体接触,等等。
针对儿童的性侵害,是指以权威、暴力、金钱或甜言蜜语引诱、胁迫18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并与其发生性活动。性侵害是最直接的性暴力行为,它不仅侵害了当事人的身体自主权,也威胁到当事人的身体、心理安全,这种伤害通常不只是肉体上的,而是深及心理层次,甚至成为受害者一辈子的伤痛。
二、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中学生的性生理逐步发育,但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他们不知如何避免性骚扰、性侵害,面对性骚扰、性侵害时如何自救和反抗,以及如何怀着阳光积极的心态面对性骚扰、性侵害给自己带来的巨大生理、心理上的创伤。
另一方面,家长们在自己的孩子遭受性骚扰、性侵害后,也不知如何合理应对,有的家长甚至一味忍受,不敢报警,导致自己的孩子遭遇更大的伤害。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辅导他们树立起保护自己的身体免于遭受性侵害的意识,以及一旦遭到性骚扰和性侵害时如何正确处理,刻不容缓。
本课程以儿童防止性骚扰和性侵害为主题,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或工作坊的模式,着力构建防止性骚扰的课堂实例,从了解何谓性骚扰及性侵犯的基本观念开始,过渡到如何防止性骚扰和性侵害,一旦受性骚扰或性侵害后如何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很好地指导儿童少年学会防止性骚扰的应对策略和技巧,提高中学生处理涉及性的有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进行“纯真保卫战”。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班主任用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