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及答案

首页 > 作文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2010-03-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服:穿戴。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进:偶然进谏。

  翻译下列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答: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答: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答: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专项练习阅读(一)

  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

  9、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

  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

  (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2分)

  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2008年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完成12-16题。(10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答案:12、⑴穿戴(2)偏爱13、B 14、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15、切身经历齐王纳谏16、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2008黄石市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答案:11、B12、翻译:(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2)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13、广开言路(纳谏)不杀烛邹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