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蝇a和蚊子b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边,这跟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响度L和音调f有关,则下列关于响度和音调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L>L,f>-八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响度的概念/2019-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苍蝇a和蚊子b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边,这跟它们翅膀振动发声的响度L和音调f有关,则下列关于响度和音调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L>L,f>f    
B.L<L,f<f    
C.L<L,f>f    
D.L>L,f< f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苍蝇a和蚊子b飞过耳边时,我们即使看不到它们也能知道是谁飞过耳..”主要考查你对  响度的概念,音调的概念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响度的概念音调的概念

考点名称:响度的概念

  • 定义: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响度的单位:

    分贝(dB),人耳感觉到的最弱声的响度是0d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测量响度的仪器:
    分贝仪

  • 影响因素:
    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也是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振幅越小,响度也越小。

    (2)响度与距离的关系:响度还跟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声音的响度跟声音发散程度有关,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

    (4)声音的响度还跟人耳的主观感觉和声音在传播途中是否遇到障碍物有关。
    ①声源的振幅,所谓的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②离声源的距离: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 增大响度的方法:
    ①增大振幅②减小与发声体之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的分散

考点名称:音调的概念

  •  定义: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 决定音调的因素:
    (1)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如果物体在1s内振动100次,那么频率就是100Hz。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取决于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3)用波形比较频率: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音叉的频率不同。在同样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低,音调低;乙振动次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  声音的特性
    (一)响度: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二)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单位Hz(hertz),赫兹[/url,人耳听觉范围20~20000Hz。20Hz以下称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称为超声波)例如,低音端的声音或更高的声音,如细弦声。
    (三)音色:声音的特性,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控制变量法理解声音的特性

         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冉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下面的验证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的实验就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例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 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助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有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