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九年级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凝固现象/2020-0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我们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⑴在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      (填“能”或“不能”)接触试管,读数时眼睛应与温度计的        相平。如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⑵从图乙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这种物质是      (填“冰”或“蜡”)。
⑶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热”、“放热”或“不吸热也不放热”)。

题型:实验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 不能 、 液柱表面 、 52 (2) 晶体  、  冰   (3) 吸热  


试题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看温度计中的液面在什么位置,从而读出温度值;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瓶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是不变的.非晶体吸热温度上升.(1)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温度计反映的是试管底的温度,因此测得的温度值偏大.因此不能接触.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视线要和液面相平.温度计的分度值是2℃,液面在50℃以上1格处,示数为52℃;
(2)从图中看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不变的,这种物质就是晶体;该物质是冰.
(3)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吸收热量,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对实验中可以出现的问题的预测能力.这也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们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缓慢地熔..”主要考查你对  凝固现象,熔化现象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凝固现象熔化现象

考点名称:凝固现象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放热。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凝固点:
    晶体开始凝固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点。

    凝固条件:(1)达到晶体的凝固点。(2)不断放出热量。

    生活中的凝固现象:水变成冰

考点名称:熔化现象

  • 熔化的概念: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根据熔化时温度的特点可以分为晶体熔化和非晶体熔化。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生活中的熔化现象:
    举例:初春,冰雪消融汇成了溪流、冰棒含在嘴里化了等。

  • 熔化、融化、溶化的区别:
    “熔化”指金属,石蜡等固体受热变成液态的过程。例如:“铁加热到1535℃就熔化成铁水了”“激光产生的高温,能熔化金属”“块状的沥青倒进大锅,加热后就熔化了”等。

    “融化”特指冰、雪、霜受热后化成水。例如:“初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太阳照射不到的地方,积雪融化得慢”。

    “溶化”指固体溶解在水或其他液体里。例如:“盐放进水里,很快就溶化了”“颜料放进水杯里,一会就溶化了”“把一种胶块放在酒精里可以溶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