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估计符合事实的是()A.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B.普通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C.1月份,江苏全省的平均气温为30℃D.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面捡起放-物理

首页 > 考试 > 物理 > 初中物理 > 压强的定义/2020-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下列估计符合事实的是(  )
A.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B.普通白炽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C.1月份,江苏全省的平均气温为30℃
D.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面捡起放至课桌上做的功约为2J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答案

A、根据生活常识,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而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2m2,由压强公式P=
F
S
=
500
0.02
Pa=2.5×104Pa,不符合题意;
B、一盏普通白炽灯的功率约为100W,额定电压为220V,由公式I=
P
U
=
100
220
A=0.45A,不符合题意;
C、一月份江苏正处于寒冷的冬季,温度在0℃左右,不符合题意;
D、一本物理课本大约0.4Kg,重量就为4N,课桌大约0.5m高,由公式W=Fs=4×0.5=2J,符合题意;
故选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估计符合事实的是()A.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主要考查你对  压强的定义,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压强的定义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考点名称:压强的定义

  •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单位: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

  • 受力面积与受压物体的面积的区别:
        压强公式中的“S”是指受力面积。即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面的面积,也就是物体承受压力的实际面积,而不是受压物体的总面积,也不一定是产生压力的物体的底面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如图所示.

     (a)图中甲对乙的受力面积为S乙;乙对地的受力面积为S乙。
    (b)图中乙对甲的受力面积为S乙;甲对地的受力面积为S甲。
    (c)图中甲对乙的受力面积小于ab;乙对地的受力面积为ab。

  • 压强知识梳理:

考点名称:功的计算

  • 功的计算公式:
    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W=FS。

    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用符号J表示,1J=1N·m。

  • 在利用该公式进行计算时的注意点:
    (1)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

    (2)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3)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

考点名称:电功率的计算

  •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1. 定义式:P=W/t

    2. 常用公式:P=W/t=UIt/t=UI,即P=UI

  • 并、串联电路的总功率:
    1.并联电路的总功率
    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并联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并联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并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
    因为P1=I1U,P2=I2U,
    所以
    又因为,所以
    即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

    2. 串联电路的总功率
    因为P1=I1U,P2=I2U
    P=IU=(I1+I2)U=I1U+I2U,所以P=P1+P2
    即串联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串联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串联电路电功率的分配:
    因为P1=I1U,P2=I2U
    所以
    又因为,所以

  • 灯泡铭牌问题
      “铭牌问题”是电功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热点问题,做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读懂用电器的“铭牌”。
    如图:灯泡上的铭牌。“PZ”是“普通照明灯泡”中 “普”和“照”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灯泡的型号。另外可知:U=220V,P=25W。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