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听课偶得

拼音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教学的编排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相应有一些词语,句子或儿歌,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把学习拼音和识字,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初入学的儿童能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这样先进的理念与教师在课堂上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下面是我听的一些拼音课的思考,这些实践中的例子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好拼音教学的特点,拓展汉语拼音教学的新视野。

  第一节语文
  听了2节一年级的拼音课,执教者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上的内容都是a o e。先不说老师上课怎样,只说学生的表现。这是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自己的,认真听讲的没几个。老师也想了很多方法组织教学,但收获不大。其中有一个班学生有几分钟的时间都很专注,那是老师拿着小汽车带他们玩声调游戏,这时,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盯着黑板,闪着一丝光亮。仅此而已。
  a o e可以说是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这一节课也许在他今后十几年的学生生活中的无数语文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认为这第一节语文课至关重要。如果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的老师就能用语文的魅力深深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语文很好玩,很有趣,那么对他今后对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有积极的影响。孩子是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来到学校的。如果第一节语文课就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以后花几倍的努力都很难弥补。
  孩子们对这一课不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刚入学还不适应学校生活;有的孩子早已学过,会了,再听,觉得没意思;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又觉得跟不上等等。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怎样想办法让这第一节语文课有趣一点,能吸引学生呢?
  孩子们的第一节语文课,教师在心理上应该重视,把它作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的起点。在这一节课上,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有趣,语文有用,语文老师可亲。让他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盼着下一节语文课快快到来。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我想能否从下面几方面做点努力。
  1、开学前了解全班孩子拼音掌握情况。学前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有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拼音。如果教师不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教学方法,针对性开展教学,必将使新入学孩子对学习的的兴趣断送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要给学过的孩子以展示的机会,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成功的感受可以更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对没有基础的孩子多一份耐心,给他信心,让他觉得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学好。
  2、教师语言要有儿童情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往往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
  3、教学形式要多样活泼。在活动中,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让学生始终不知下一步老师会安排什么好玩的活动等着他,让他始终有美好的期待。

  由两节课想到的几个问题
  今天听了两节拼音课,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对一年级学生要求过高。如,一位老师贴出wu yu的四声,一口气提了三个要求:先按顺序读;再跳者读;然后组词。结果学生茫然了,教师只好又重复第一个要要求,学生才开始读,但后面2个要求都落空了。又如,另一位教师复习时问:“上周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太抽象了。孩子们想了好一会,终于有孩子说“学会拼音了,会用拼音认字了。”其实最后老师的用意是问学了哪些单韵母,复习学过的单韵母。绕了一个圈子,回到最基本的上来了。
  2、要顾及每一个孩子。老师在抽卡片读书时喜欢走到孩子跟前,这样读卡片的孩子感到了受重视,但是其他的孩子被忽略了,个别学生可以偶尔走到跟前读,一般应在前面大家都看的见的地方,别人读,其他孩子要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3、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情景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可借助图画学拼音,先看图认识事物,用自己的话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再学字母和音节,即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学好字母和音节
  4、开课和表扬语用英语,听着真别扭,要纯洁我们的语文课。
  5、yu是难点,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没有强化最主要的脱帽敬礼,学生只是觉得好玩,如果故事讲完编个儿歌强化难点就好了。

  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发现
  汉语拼音第2课的编排很有创意,把声母y w和整体认读音节yu wu跟韵母iuú一起学。可以让孩子们利用迁移和规律学好这2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及早拼读。书上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方块,把这些字母按颜色分类排列。
  老师们教学时也都领会编者的意图,在黑板上画出3块地方,写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孩子们也都很乖巧,几个班都准确无误地按老师的要求区分开来。有一个班的老师没有画方块,拿来三个篮子,让学生把这些字母分别送回家。没有明确说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类,但老师是希望孩子们按书上的颜色提示分类的,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按读音把这些字母放到了三个篮子里。机灵的老师马上肯定这个孩子的放法也是对的。再引导孩子们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放法。幸亏是个有经验的老师,否则会扼杀了孩子多么可贵的独特的思维啊,这个孩子没有受书上颜色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这是很可贵的。
  这种现象在其他班却没有出现。为什么?因为老师和编者都用自己大眼光和思维给孩子们过多的限制。抛去这些限制,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孩子们会有许多令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都是动态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9.12

  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
  开学以来,听了十几节拼音课,总的感觉我们的课堂没有吸引孩子们,孩子们学得比较枯燥。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吸引住孩子。确实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班级建设也很麻烦。老师们都感觉忙的不行。一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说,以前带毕业班还有时间翻翻当天的报纸,现在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我相信她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两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上班一周后嗓子已经哑了。语文老师很多精力花在教学以外的事务性上去了,真正用到教学上的时间不多,没有时间一起研讨,没有时间准备教具。但是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我们如果意识到我们的语文课在孩子今后的语文以及其他学习中的重要性,我想改变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可以的。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留恋忘返。怎能让孩子在今后语文这片浩瀚的大海中自由、愉快地遨游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些努力
  1、组织孩子们参与到非常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来,教学活动本身要能吸引孩子,学习的力量来自孩子的主动性。老师开动脑筋,多想点办法,让活动有趣,能抓住孩子,比如变魔术、手指操、摘苹果、找朋友等,孩子们都是很喜欢的。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2、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引导孩子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摸索,去体验。这也是新教材编写中体现的新理念。比如,写,老师的范写,讲解,学生往往爱听不听的,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如果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字母的位置,写的顺序,自己去描一次红,去仿一次影,再到黑板上展示,大家评价,效果会好的多。还可以让孩子观察后教老师写,多了不起,可以当老师的老师了。又如,g k h 一课,看图说了图意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可以发现鸽子衔的橄榄枝像g ,小蝌蚪游到水草边像k……
  3、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对小孩子来讲,机械记忆能力强,就要有效地利用他的优势。而不要过多地分析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比如,学f的读音,孩子们已经会读了,老师一定要引导孩子看图找到那个佛,她哪里知道我们这里把佛念做fu,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f就是佛的音读轻短一点,其实孩子们反而糊涂了,不知该念什么了。又如,d 的字形,学生很容易和才学的b联系起来记忆,老师却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看图分析鼓和鼓棰的形状,学生兴趣索然,老师讲的很累,何苦来哉,这些无效的劳动都要避免。课堂是老师的,也是学生的,不要过于囿于教材的束缚,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灵活处理。
  4、学前要做细致的调查工作,到底哪些孩子掌握了拼音,掌握到什么程度,心中要有数。研究一下面对孩子之间的差异怎样调动好孩子的积极性,又使没有基础的孩子觉得学习不是那么困难。
  5、课堂上要照顾到全体学生,教学构成的交往、沟通是教师对学生个体,学生对教师个体,同时教师对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对学生群体,形成网状的交流关系。才能抓住每一个学生,比如老师让学生创编儿歌,很好,编的好的应该让他带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不仅对教师个体,也是对学生群体的活动,而且这和“表扬他啪啪啪”对孩子的鼓励和激发作用是无法比的,这种激励是内在的孩子精神和学习上的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的热闹。这种刺激作用持续的时间更长,影响也更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