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应以“练”为主

口语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11-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课堂是口语交际的训练营,我们应在口语交际课堂上以练习为抓手,扎实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观教材,我们可以发现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分为独白式和对白式两种。
  1. 独白式
  独白式口语交际是一方通过口语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给对方的言语活动。比如自我介绍、介绍家乡、讲故事、说自己喜欢的名言等都属于独白式口语交际。但我们容易把这样的口语交际课上成形式主义口语交际课,原因是这样的口语交际多数是一方说,而另一方得不到传递来的思想情感,达不到交际的目的。面对这样的口语交际内容,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1)适当改变设计,创设互动的情境。
  面对一些口语交际互动性不够明显的话题,我们要创设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全员参与进来。当然,这种互动并不一定要是语言的互动,可以是感官、情感上的互动,但要避免为互动而互动的设计,这样就流于形似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我当小导游,要求介绍家乡的文化古迹、民风民俗等,开始我是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的,但是课上下来,平淡无奇,有的学生因为没有资料而不会说,有的学生因为对资料不熟而造成说话不流利,有的也只是把资料读了一遍。这样的口语交际是无效的,没有形成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后来,我想到了以前的研究性课程的教学,让每个学生回家把你所介绍的有关家乡的情况做成幻灯片,然后脱稿利用电脑来为大家讲解。这样的改变,使同学们多了一些新奇,更多了一分责任心,因为他要像老师一样上来讲,做足了准备;听的同学也多了一分耐心,被优美的画面和精彩的讲解吸引了,有的同学还会在别人介绍的时候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出自己的感想,他们之间有了情感和思维的互动,我想,这就是交际吧!
  (2)适时开展评价,培养倾听的能力。
  独白式的口语交际教学还可以利用生生相互评价来形成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口语交际前应先明确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专心静听、带情倾听,听话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参与,作出反应,在适当的时候发问,在发言者说完后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也可以就发言者的语言、表达、体态等进行评价,来提醒下一个发言者,逐步达到口语交际的要求。
  2. 对白式
  对白式则是双方就共同的话题,运用口语进行交谈,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听者必须用言语作出回应。询问、规劝、采访、辩论等就属于对白式口语交际。对白式运用的是最典型的口语,语言往往简短明快,自然活泼,这样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高,教学效果明显。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安排了《学会采访》的口语交际训练,正逢我市全民运动会的开幕,我班有三名小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我就选择了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件事,结合口语交际创设了采访的情景,带着大家做了一次小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小记者还有模有样的,手拿卷着的书本当话筒采访道:“参加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感想吗?”“你是怎样看待这次全民运动会的?”“你没有得奖,你认为你跟别人的差距是什么?”“你有什么想对教练老师说的吗?”小记者的问题接二连三,被采访者对答如流,虽然有的问题可能有重复,但他们在小情景中“练习”着,也收获着。
  当然,口语交际课不能采用单一的“独白式”或单一的“对白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独白”、“对白”两种方式兼顾,并加以合理调配。独白式”的“倾听”与“表达”训练,能培养学生谴词造句的准确性、语言组织的条理性,而“对白式”的口语交际训练则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以及应变能力和沟通交往的能力。因此,口语交际课上既要有对话、交流、沟通的“对白式”训练,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会倾听、表达的训练,要做到二者间的互相融合、合理转化和灵活的调配。只有这样口语交际课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课。
  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获得离不开课堂练习。我们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时”的观念,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努力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进行切实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