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拼音 学习拼音

拼音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5-08-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汉语拼音教学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与以往大纲相比,有这样一些调整:课程标准把“熟练地拼读音节”改为“准确地拼读”;把“默写声母、韵母”降低为“正确书写”,把“背诵字母表”改为“熟记”;减去了直呼音节的要求。这和旧大纲相比明显地降低了学生对拼音学习的要求,但新课标对教师的拼音教学的要求却提高了。

  二、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改进汉语拼音教学。
  暑假我们都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活动。在了解了“标准本”的编排特色后,作为一名一年级语文教师,深感有着极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下面我就以汉语拼音几节课例,谈谈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充分使用“情境图”、“语境歌”,帮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发展自然语言。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对于我们城市现在的入学儿童来说,a o e i
  u ü等字母并不陌生,而且用这些汉语拼音标识的语音是在儿童语音中经常出现的。其实,大多数的入学儿童在学前阶段都多多少少接触了一些汉语拼音知识。如果我们还按原来的教法花很多时间在读准字母的音上,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汉语拼音部分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以相应的“语境歌”。如《g k h 》一课的情境图便是: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跑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放回家。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用讲故事或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师:(指导情境图)故事发生在一条在什么地方?
  生:小河边。
  师:对,这就是“河边”的h(相机挂出卡片h)。图上有谁?
  生:哥哥和弟弟。
  师:对,这就是“哥哥”的g。(相机挂出卡片g)弟弟在干什么?
  生:把捉来的蝌蚪放回小河。
  师:对,这就是“蝌蚪”的k。(相机挂出卡片k)今天,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5课《g k h》。教师板书课题,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学。
  2、联系情境图、语境歌让学生探究字母读音。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很多老师可能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教某个拼音字母时,由于部分学生早已认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片嘈杂的声音,正确的、不正确的发音充斥耳边。怎样才能让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去探究这个字母的读音呢?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我在教学声音g k h的读音时,指导学生联系口语的读音体会字母的发音方法。我告诉学生g k h是声母,声母要读得轻、短一些,只要把刚才儿歌中说到的“哥哥”的“哥”,“蝌蚪”的“蝌”、“河边”的“河”,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发声母g k h的音,再听听同桌的发音。学生们都很聪明,知道缩短“哥蝌河”后面的拖音,读得既轻又短,准确地发出了3个声母的声音。最后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开火车讯等不同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练读的机会,这个时候我又适时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他们的成功体验高涨起来,这样的探究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堂小结部分指导学生练读“语境歌”,使所学的声韵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情境图”与“语境歌”只是拼音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在课堂小结部分指导学生练读“语境歌”,既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练习、复习与巩固,也在所学的声韵母与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还是以教学《g k h 》为例,出示“情境图”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课堂小结,再次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读“语境歌”: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跑来劝阻他,小弟弟,很听话,忙把蝌蚪放回家。儿歌语言琅琅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很快,学生们自发地一边打节拍,一边饶有兴趣地读儿歌。进而我鼓励学生一边表演,一边尝试背诵语境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一边有表情地背诵“语境歌”,一边手舞足蹈地模仿狮子和猴子的律动进行表演,连下课铃声响了,也好像没有听见,仍然沉浸在课堂欢快、热烈的氛围之中……

  (二)合理利用笔顺图以及表音表形图,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字形.
  笔顺图以及表音表形图编排合理,符合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便于教师组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周我们就要教学声母zh ch sh r了,在教学它们的字形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看一看笔顺图再让他们想一想:今天学的zh ch sh 的字形和第7课的z c s 的字形有什么不同?zh ch sh 是由2个字母组成的,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然后请各组汇报自己这个小组成员的共同发现。孩子们一顶会发现翘舌音zh ch sh 比平舌音z c s 多了一把小椅子,在写的时候z c s 和小椅子要靠得紧一点。
  比起“zh ch sh”来,“r“的字形对孩子们来说是有点陌生的,是前面的拼音教学中未出现过的,所以在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表音表形图,让孩子们说说r这个字母与表音表形图的相似之处,然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与字母“r”相似的事物,如像一根豆芽菜、像一棵小苗等……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生愉快地牢记了拼音字母的样子。想一想,孩子们靠自己的发现去掌握了该学的知识,他们一定会横有成就感。

  (三)初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正确拼读音节
  新教材中所有的拼读都是先出现不带调的音节,再出现带调的音节、拼音词语及拼音句子,编排循序渐进,适合迁移。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我们在拼音的教学中能否进行合作式教学研究?我们边教摸索。通过实践,我们惊喜地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的拼音教学同样可以进行合作式学习。在合作之前,我们得先找准合作点,教会合作讨论问题,同时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以2-4为宜,小组长轮流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我在教学音节“hǔ”的时候先给学生找出合作点:(1)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2)图上的音节怎样读?(3)这个音节是由哪些字母组成的?我让学生在同桌之间展开讨论,刚开始同学们很茫然地坐在那里,不知自己该干些什么。于是我一桌一桌地去指导两人讨论,并在全班做示范,于是大家都知道怎样去讨论了。经过讨论,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语句完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性。看到老虎图,学生说出了“一只凶猛的老虎正在东张西望地寻找食物”,“一只老虎正在青青地草地上散步”,作为教师,我欣喜地发现学生语言丰富,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在课堂上,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享受拼音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和游戏为主,与学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学时,教师要力图扬教材之长,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将拼音教学和识字相结合,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拼音,享受拼音。
  1、创设语言环境,驰骋学生的想象。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编故事、表演等途径让学生生动有趣地学习。在教学ba的四声时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聪聪。教师说:“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那聪聪喜欢做什么呢?(多媒体显示喇叭花面)接着出现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聪聪出去玩儿,走到院子旁,看到了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女孩打靶画面)再以多种方式练读bǎ。“聪聪继续走啊走,又看到什么呢?”(多媒体显示小男孩拔萝卜)“聪聪看到多有趣的事,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多媒体显示爸爸画面)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拿出了八支铅笔,八本书、一把伞、一把刀等学习用具,通过训练说话达到巩固的目的。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色彩鲜明、生动直观的图画。如果把拼音符号转化为美丽的图案,孩子们“心灵黑板”上一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彩色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从图中明白字母的音和形,并鼓励学生发挥想想大胆地把字母画出来。如在“l”的的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发音后,便让他们尝试:“‘1’像什么呀,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忙开了,“一根吸管”“一支笔”“一根球棒”“一根棍子”“一段甘蔗”等五花八门的图案让学生记忆深刻,从而编出的儿歌也就丰富多彩,我想这个“1”学生将终生难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