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爱讲话?

教育叙事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8-08-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他,叫袁一(化名),个头不高,坐在最后排,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新学期第一堂课,我便“领教”了他的与众不同:他总是在我讲课的时候找同学讲话,找了前面的同学,又找别组的同学,周围的同学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心猿意马”。我看看他,希望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过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他照讲不误,而且声音还大了一些。看到他有些放肆,我中断了讲课,使劲盯了他一下。他闭上了嘴,似乎有些收敛,我心里暗自高兴。可“好景不长”,五分钟不到,他又“我行我素”了,我说,他也说;我停,他也停。这是怎样的学生啊?为什么在新老师面前也如此放肆?为什么对老师“暗示”不理不睬?我很想知道其中原因。

  下课之后,我把他请到办公室,为了表示师生之间的平等,我让他坐在我的对面,并给他倒了一杯水。也许是我的这一举动,他很快地打开了话匣子:

  “你个不高,为什么会坐到最后一排?”我问。

  “你难道不知道?我是全年段最坏的学生。你没听过袁一这个名字吗?我啊,问题可多了,上课讲话,和同学打架,上个学期还把同学踢伤┅┅”他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罗列了一大堆“罪状”。

  “谁说你是最坏的学生?我从来没听人说过你是最坏的学生,你怎么自己认定自己是‘最坏’的呢?”

  “……”他疑惑地看着我。

  “为什么不好好上课呢?”我打破了沉寂。

  “我都学过了。”

  “这怎么可能?”

  “真的。在暑假的时候,我就把课文都学过一遍了。”

  “……”这回轮到我诧异。

  “暑假的时候,我的妈妈叫我把这学期所有的课本都学了一遍。语文要求每篇课文要背诵,生字要听写,数学课本中所有的练习全都做了一遍。这还不够,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辅导材料,每天我就是在家做作业。有一次,我到福州爸爸那儿玩,妈妈为我准备了一箱的复习资料,结果我在福州只玩了两天……我讨厌学习,我觉得学习一点意思也没有,我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来上学的路上……”他好像找到了一个倾诉对象,非常畅快地发泄他心中的不满。

  我终于找到他“问题行为”的症结。因为母亲教育的缘故,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因为曾经受过批评,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打下了认为自己“最坏”的烙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重新认识自己。于是,我告诉他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告诉他其实没有“最坏”之说,不要自己瞧不起自己;告诉他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还告诉他今后会请他当“小老师”。他很认真地听我讲话,与课堂上判若两人。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发现他正在悄然变化……

  从这件事的处理过程中,我意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意识到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重要。当学生犯错误时,一味地责怪和批评是不行的,要舍得花时间听他们诉说犯错误的原因。任何事、任何问题只要找到根源,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都有可能最终得到解决。

  (作者系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一批学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把期待拉长     下一篇:拒绝拖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