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掀起你的盖头来——新课程实施之感悟

课改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记得上学年结束时,我还为自己是下学期一年级新课程老师而惶惶不安。不过,当我走进一年级教室,面对一年级学生时,我坦然了许多,就当自己从零开始吧。我也像一年级小朋友一样准备了一只成长袋,记录下这100天里的点点滴滴。学期快结束了,我整理了一下成长袋,发觉自己是一个丰收者。成长袋里有我的成功体验,有我的困惑和思考,还有我的一些新思路,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这点点滴滴,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点滴经验。
  1、学习优秀教案,提高课堂效率。
  记得先前教学拼音这一环节时,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打好拼音基础,我是一遍一遍地教,一遍一遍地帮学生纠正。每节课下来都把自己累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却是鹦鹉学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样教对劲吗?我经常在课后问自己。后来在一期《教学月刊》上,看到于漪老师的一份“an、en、in、un、un”教案设计,于漪老师仅教给学生一个“an”的拼法,然后就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会拼读“en 、in、un、un”。于是我马上将这份教案稍加改变,投入到课堂中。结果发现,不但老师轻松了许多,而且学生你帮我我帮你,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教学任务当然完成得轻松又愉快。这时我明白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年纪小,可他们也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我却把他们作为了一种灌输知识的器皿。
  后来在复韵母、前、后鼻韵母的教学中,我大胆参考了于漪老师的做法,又上网查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设计,琢磨他们的好的做法,然后调整自己的备课方向,重新设计教案投入课堂,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亲手做卡片,提高识字效率。
  一年级这学期很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认识400个常用汉字,对于刚刚走进学校的小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一只很大的拦路虎,因为他们年龄小,读了忘的现象非常普遍,但紧迫的教学任务又不允许学生有过多的时间去复习、巩固前一课的生字。怎么办?古话说,写一遍等于记三遍。于是,我就教学生学做生字卡片,一面写上生字,一面写上拼音,每课都用皮筋扎好,放在准备好的卡片盒里,以备随时使用。实际教学中,在课前预习时就安排学生做好卡片,课堂上,教学完生字后就进行各种形式的卡片游戏(找朋友、看口型猜字等等)。在早自修时间里又可拿出卡片进行复习……卡片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3、与家长做好沟通,买书、看书,培养看书习惯。
  新教材重视识字,意在使低年级学生能尽快、尽早、尽可能地多认字,以便尽早进行阅读。而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特别强,当他刚学完一个拼音就会马上嚷着:“老师,这是什么?我拼出来了。”我想,我何不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呢?于是我立即组织召开了一次家长会,在会上,我特别强调“给您的孩子买几本书。”然后将学生的课外书收集起来,统一保管,建立班级小小图书角。基本每周三次安排看课外书的时间,并把看书作为一种奖励,给在平时的课堂中较好完成了学习任务的同学看书的机会,给爱看书的同学借回家去看的机会,从而激发更多的同学喜爱看课外书,去主动地识字。

  二、问题与建议
  1、评价问题
  新课程下的考试评价问题是我们教师、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研制、出台适合于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方案,为我们指明方向,使课改得以顺利进行。
  2、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缺少教育资源是我们一年级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因为拿在手里的只有一本新课标,一本新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老师们经常在一起开玩笑说:“不指望有非常先进的教学设备,只要有一些挂图、投影片等形象直观的,与教材配套的教具,课堂教学效率就能提高很多了。
  3、课标对实际教学的指导问题
  课程标准过于宏观,可操作性不强,用宏观的课程标准来处理教材感到很困难。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指导,并设立校课程改革实验小组,定期(半月或一月)进行一次困惑、经验的交流,观点的碰撞,这比老师一个人单干,会更有信心、有方向。

  三、一些新思路。
  其一、我打算在下学期开学初就制定好课时计划,并努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从而可腾出更多时间进行一些有趣、有效的复习游戏。
  其二、打算每上完一课,及时将这一课生字上墙,让学生随时进行复习、巩固。
  其三、在教室后墙开辟一块“课外识字天地”。每个同学一个小天地,每天将认识到的课外生字写在纸上并上墙。每周进行一次课内课外识字的检测,然后制成表格,反馈给家长。表格如下:

  周次  课内识字 课外识字 总共识字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第一周
  第二周
  ……
  其四、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不大会合作,甚至没有合作的意识,下学期将努力构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我们在新教材的路上磕磕碰碰往前走,但只要我们“想的”多了,“尝试”的多了,“学习”的多了!相信在一段辛苦耕耘后,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