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历程 共和国的55个瞬间

百科小知识历史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6-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001 1949年,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并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时,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002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带领下,秘密地渡过鸭绿江,入朝参战,从此,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003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协议》的签订,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
                       
 
  004 1952年公审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召开公审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大会。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的命令,组成临时法庭,对刘青山、张子善予以公审和宣判,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全部财产。
               

  005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
  朝鲜停战谈判自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订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有:自协定签订后十二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敌对行为;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自由此线后撤二公里,以建立一非军事区,自停火之日起停止向朝鲜境内增援部队和武器,并组成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中立国监察委员会进行监督;停战协定生效后六十天内,双方将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将来予直接遣返的战俘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处理;双方军事司令官向有关各国政府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三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朝鲜战争至此停火。
    

  006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1954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宪法。9月15日至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9月20日,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进行了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此正式诞生。
             

  007 1955年批判胡风文艺思想
  1955年1月至5月,中国文艺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批判胡风文艺思想的运动,并由此发展到“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008 1956年公私合营
  1956年1月,全国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009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反右派”的标语赫然出现在1957年国庆游行的队伍中
               

  010 1958年“大跃进”运动
  在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会后,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确定了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535万吨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会议还决定在农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会后,全国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直到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
                 
                   1958年大跃进运动,“卫星田”的稻穗竟能托往一位小姑娘

  011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
  1959年7月2日-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即庐山会议。
            

  012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开始
  1960年,全国大面积受灾,其中以河北、山东、山西最为严重,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三年自然灾害开始。
             

  013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举行
  1961年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1月14日-18日在北京举行。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对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014 1962年七千人大会召开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以上的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7000人,因此这次大会又称“七千人大会”。
  毛泽东主持了这次会议。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书面报告。报告对建国以来12年的工作,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会议在进行过程中,不少与会者认为会议对反对官僚主义和发扬党内民主重视不够,要求给他们讲话的机会。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接受了他们的要求。
  在1月30日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突出强调和系统阐述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在党内、党外发扬民主的问题。会议遂开成了民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大会。与会者对各省委、各中央局和中央国家机关提出了批评意见。各地区、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了自我批评。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发言中对党的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缺点、错误提出了批评,并主动承担了自己应负的责任。大会主要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党在经济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发扬了党内民主,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强调了要恢复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动员全党贯彻“八字方针”,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这次大会是“八大”之后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对统一全党认识,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克服经济困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对阶级斗争扩大化和违背经济规律的一些错误观点也没有认真清理。尤其是林彪在会上别有用心的发言也妨碍了与会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纠正错误。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