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运动的由来

万物由来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5-04-1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37年10月,八路军留守兵团组建后,迅速肃清了在陕甘宁边区境内的匪患,打退了日本侵略军西渡黄河的进犯,保卫了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当时,由于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下长期驻军,军政军民之间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尤其是国民党顽固派在边区周围制造反共摩擦、停发军饷和实行经济封锁之后,给边区经济造成严重困难。加上有不少人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互相埋怨,如部队在开荒种地时,有些部队占用好的荒地较多,引起当地一些群众反感;有的部队经商,也曾发生一些与民争利的问题;有的部队干部只强调自己的困难和需要,不体谅政府和群众的困难,袒护部队的缺点,使部队一些不良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

  毛主席知道以上情况后,十分重视,亲自出面做工作,协调军政军民关系。1940年,毛主席在杨家岭召见留守兵团的一些领导干部。在座谈中,有的干部反映老乡动不动就要拉部队的人去找毛主席评理。毛主席耐心地听取意见后,开导大家说:“开天辟地以来,只有军管民,老百姓见了军队就跑。现在老百姓敢批评军队,这是大好事……这说明我们边区政府的民主建设工作有很大的成绩。”这几句话,说得大家豁然开朗,心悦诚服。

  1942年结合整风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和军政干部会议上,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各自检讨了在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错误,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建设和巩固边区,共同商定根据党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精神,开展一个“拥护政府,爱护人民”和“拥护军队”的运动。于是,在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拥护军队的决定》、《拥军公约》和《“开展拥军运动月”的工作指示》,确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同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发出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确定从2月1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在军队和地方互相配合下,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43年10月1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写了《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正式提出各个根据地普遍开展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要求各抗日根据地于明年农历正月“普遍地、无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明确规定这一运动“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摘自《解放军报》陈辛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