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革命生涯 刘少奇十大功绩

刘少奇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少奇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基本方针的要点是:全国解放后应实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新民主主义经济由五种经济成分构成: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阶段,要使这五种经济成分都得到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是过渡时期的经济,国家争取用10到15年时间和平地消灭资产阶级,过渡到社会主义。刘少奇在一系列讲话、文稿中,对这些基本原则作了详尽的阐述。这些论述,发源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又是对它的补充、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在人民解放战争正紧张进行的时候,委托刘少奇提前研究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问题,事实证明是极富远见的。刘少奇的论述,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八、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任务。
  为了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1956年9月召开了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是这次大会的主报告。1956年6月底,中共中央成立由刘少奇主持的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报告的起草工作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刘少奇作为具体主持人,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从内容到文字,对报告的形成起了关键性作用。
  刘少奇在报告中,正确分析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指明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提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发展生产力上来的战略决策,强调全党要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报告确定“既积极又稳妥可靠”的经济建设总方针,提出扩大民主、健全法制等一系列改进国家工作的目标,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并规定了相应的措施。
  刘少奇所作的政治报告,是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1981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九、20世纪60年代,在第一线主持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为克服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作出重要贡献。
  从1960年冬开始,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规模调整。在整个调整时期,刘少奇作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第一线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对此作出了杰出贡献。
  调整工作首先从农村开始。1961年3月,中共中央在广州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制订《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调整农村政策。为了考察农村实情,刘少奇带头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在会议结束后,带领调查组深入到湖南省农村调查研究。他先后在长沙、宁乡两县农村作了44天的调查。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农村中存在大量问题,看清造成农村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而不是自然灾害。把困难原因归咎于天灾,是当时的一股思潮,谁要是对此提出非议,就可能被指责为“右倾”、“否定三面红旗”。刘少奇实事求是,坚持说出他的看法。在5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公开谈到,造成农业减产、工业后退的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因此必须调整农村政策,要缩短工业战线、减少城市人口、加强农业和轻工业。
  1961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有所进展,但成效不大。根本原因是领导干部中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总结经验教训,统一全党认识,已成为坚决贯彻调整方针的当务之急。为此,中共中央于1962年1月召开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
  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七千人大会提出一份书面报告,并作口头讲话。这个报告和讲话,实事求是地分析经济形势和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则措施。关于成绩和缺点的估计,刘少奇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这样到处套,全国总起来讲,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三个指头,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关于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刘少奇指出,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灾害,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作中的错误,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刘少奇的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话,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通篇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去南方视察,刘少奇在北京主持中央工作。为了研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刘少奇于3月下旬在中南海西楼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他在会上提出,当前国民经济是处在一种很不平常的时期,即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的措施。会议同意陈云在会上作的《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并决定成立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由陈云出任组长,统一领导国民经济调整工作。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196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北京召集工作会议,确定进一步调整国民经济的方案。会议在刘少奇主持下,讨论通过《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下决心对国民经济作大刀阔斧的调整。会上确定了几项重大举措:(1)坚决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在1961年已经下放1000万城市人口的基础上,1962年再下放1200万人。(2)大力压缩基本建设规模。1962年基本建设投资由384亿元减为67亿元,施工项目减少2/3以上。(3)缩短工业战线,关、停、并、转一大批企业。1962年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20%。(4)调动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会后,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全面铺开,并且很快见效。当年底,经济形势开始复苏,农业生产比上年增长6.2%,刹住了3年连续下跌的势头。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消灭了连续4年的赤字。
  1963年7月,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准备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两年的调整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国民经济全面好转,但在农村等方面仍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还要花很大的力量解决吃穿用问题,必须用一段时间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当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确认了这一方针,决定从1963年起,再用3年时间继续调整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推迟3年开始。
  从1963年开始的国民经济继续调整成效显著。1965年初,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十、提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刘少奇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产党员修养的理论。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对党的建设有过大量论述,但主要是从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角度,而很少从加强共产党员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的角度论述党的建设。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没有展开。刘少奇1939年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全面系统地阐述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加强自身的思想意识修养、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以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篇著作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对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路线概括为“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建党路线的基础。刘少奇认为:“毛泽东同志的正确的建党路线……首先着重在思想上、政治上进行建设,同时也在组织上进行建设。”他基于对毛泽东建党思想、建党路线的准确把握,结合他本人的丰富实践经验,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用明确的语言概括提出“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建党路线,并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路线的根据、内容和方法。正是在这条建党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并且始终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进性。
  刘少奇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完善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揭示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提出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刘少奇对群众路线的内容作了界定,认为“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与被领导的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他指出,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刘少奇提出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基本规律,并对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作了全面论述。他指出,共产党不是党员人数的总和,而是党员按照一定规律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这种规律,就是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刘少奇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的群众路线”,“即是党的领导骨干与广大党员群众相结合的制度,即是从党员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党员群众中坚持下去的制度”。他还从理论上深入分析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含义作了具体阐述。
  刘少奇在总结党内斗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的原则和方法。在中共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错误的党内斗争,有过惨痛的教训。有鉴于此,刘少奇于1941年7月发表《论党内斗争》讲演。他指出,“党内斗争,主要的是思想斗争,它的内容是思想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而没有思想原则分歧的斗争,就是一种无原则无内容的斗争,是完全不必要的、有害的。党内斗争是“为了加强党的组织与团结,提高党的纪律与威信,推动党的工作的进行”,“必须以最严肃最负责的态度来进行”,“只能允许合法的斗争,只能允许思想斗争,一切违犯党章党纪的斗争方式,都是不允许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论党内斗争》收入供干部学习的《整风文献》,起了很好的作用,被毛泽东誉为“理论地又实际地解决了关于党内斗争这个重大问题,为每个同志所必读”。
上一篇:刘少奇简介     下一篇:刘少奇之女刘亭亭谈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