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送鹅的传说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相传,东汉年间有一天,汝南县金乡铺(即现在的汝南金铺镇),大学士张劭的母亲突然病故。噩耗很快传到了山东金乡县范庄村范式的家中,据《后汉书·独行传》记载:范式,字巨卿,东汉山阳郡金乡人,少游太学,累官荆州刺史,后迁庐江太守。与张劭结下生死之交,情同兄弟。张母病故,范式与张劭一样感同身受,就如同死了自己的亲娘一样地难过。汉代素以孝治天下,世亲讲孝,交友讲信。
  范式从小就是一个遵守孝道的人。年幼时失去父母,在家时一贯善待养父母,与张劭结交后,更把张母视作亲娘孝敬,每年重阳佳节,他必到张府拜望,并奉上礼物。今闻张母过世,范式心急如焚,无比悲痛,犹如万箭穿心,他要立马赶赴汝南金乡铺去吊孝,黄泉路上送老母亲最后一程。
  家人慌忙为范式备下了车马,又买来了祭物祭品放到车上。另外,还买来两只肥硕的大白鹅去祭奠张母的亡灵。一切准备停当,范式就急急赶路,千里去奔丧。素车白马,星夜兼程。一路上,他茶米未进,策马前行。不几日,就飞奔来到了离汝南地界不远的遂平县渡口。这时,他下马渡河,只见那河水滔滔,白浪翻滚。随车携带的两只大白鹅看见了水,就像饥饿的人看见了面包,用力挣脱了绑束,扑楞楞跳进河里。范式一看急了眼,随着也跳进河里抓鹅。河水足有两三人深,鹅在水中就像鱼在水中那样地激灵,人在水里却如同绑束了手脚的笨鹅,任怎么努力都无法抓到那两只逃跑的大白鹅。范式连着呛了几口水,浑身的衣服弄得精湿,还差点淹着,也没追上大白鹅。幸亏渡口的船工将他从河中捞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范式没抓着鹅,仅拽着了两根鹅毛。眼看着那两只大白鹅顺水远去了,他手握鹅毛,仰天长叹,无比感伤!他想:老母亲一生吃斋行善,大白鹅是斋公的化身。倘若再返回金乡去取,千里迢迢、路途遥远。来汝南送鹅,本是为吊唁老母,追思娘魂。回去另取,岂不是离娘越来越远,那样做太蠢,太不现实!若是就地另买,乃是我范式孝心不诚,真是急煞人也!无奈之下,范式只好带着两根鹅毛来到了汝南金乡铺。看着张母的灵柩,范式悲上心来,难止那滚滚泪流。他双膝跪拜在老母亲灵前,恭恭敬敬地依次摆好祭物祭品,点上香烛和一串纸钱后,又将两根鹅毛虔诚地插在了张劭母亲的灵前,泣然地说道:“老母亲英灵在天,恕孩儿不孝,范儿来迟了!儿千里来追思娘魂,感怀母恩,却不料半道上大白鹅跳河而逃。儿手里只有这鹅毛两根,敬献在您的灵前。万望老母亲原谅于范儿。娘看见鹅毛犹如看见为儿的一片诚心、孝意,虽礼轻而情意真重也!”
  出殡那天,范式与张劭一样为老母亲披麻戴孝,亲送老母亲入林入坟。在林地里,范式看着老母下葬,再也抑止不住悲伤情绪,一头扑向老母亲的坟茔,手抓黄土,号哭恸天。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堪比亲生儿女!葬完张母,范式又与张劭一同,为母亲守墓三日,待圆完坟后方返回金乡范庄村。事情过去后很久,汝南、金乡两地的人们仍为范式孝举所感动,上辈传、下辈传,范式送鹅表孝心的故事,早就演变成了一个千年不朽的传说,每当人们说起“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的典故时,都会想起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诚信人物范式。
  红尘滚滚,一代又一代人传下来,范式、张劭成为人们敬重的道德楷模。汉明帝时还下拨银两在范庄修建了“二贤祠”庙,范庄也改名为鸡黍。不知吸引了多少历代官吏和文人骚客来到范式故里,怀古、凭吊、题词、作赋,为鸡黍这个千年古镇增添了不少光彩。明代王万祚在游鸡黍“二贤祠”时就赋词道:“鸡黍祠临故道房,石碑高处草生香,往来南北绕车马,愧杀翻云覆雨郎。”诗人表达了对范式、张劭二位贤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对那些薄情寡义的小人进行了无情鞭鞑。
  世间只有真情在,鹅毛堪比黄金重。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是对金乡人范式真诚的赞美。范式的忠厚仁义,真诚孝道,将永垂青史,为后人所敬仰。
  有关范式、张邵诚信结交、赞美“鸡黍之约”的传说故事很多,这里仅选两篇,以飨读者,期盼大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乔宪忠)

上一篇:绝妙的鹅诗     下一篇:千里送毛鹅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