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

毛泽东[毛主席]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狠狠教训他们一顿”
  波匈事件还在发展,赫鲁晓夫的话不灵了,于是再次请求中国帮助他收拾残局,毛泽东为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便让正在印度访问的周恩来中断了访问,返回北京,准备赴苏,毛泽东向周恩来说:“苏联领导人是被他们的物质利益迷了眼,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
  1957年1月7日,莫斯科白雪皑皑,冷风嗖嗖。周恩来肩负重任来到莫斯科。周恩来走下飞机,赫鲁晓夫一个箭步冲上去,同周恩来握手、拥抱,以最高规格请周恩来下榻于克里姆林宫沙皇居住过的宫殿内。
  1月8日赫鲁晓夫明确表示,希望周恩来协助他们对波匈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做些工作。于是,周恩来于1月11日访问了华沙,接着于1月16日访问了匈牙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匈牙利人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敌视态度。周恩来回到莫斯科,向苏联领导人通报了访问波、匈的情况。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诚恳地对赫鲁晓夫进行批评:“维护兄弟党的团结,兄弟国家的关系,加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大国沙文主义,特别是各国、各党内部的事应由他们自己处理。有意见可以商量,不能搞外部压力,干涉兄弟国家内政。赫鲁晓夫同志,你在波兰问题上处理得不太好。波匈事件是沉痛的教训,它们就是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激起的。”
  赫鲁晓夫这条鲁莽汉,终于“炸”了,他蓦地站了起来,粗鲁地指责一些东欧兄弟国家领导人,说他们要了苏联的金子,还要骂苏联,同西方勾勾搭搭,是“狗屎”、“坏蛋”、“像驴一样”。此时赫鲁晓夫性格中的劣根性全部暴露出来。他瞪大眼睛对周恩来说:“你不能这样跟我说话,无论如何,我出身工人阶级,而你却是资产阶级出身。”
  周恩来巧妙地回敬了赫鲁晓夫一句:“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你出身工人阶级,我出身资产阶级。但是,你我都有共同的地方,我们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赫鲁晓夫听了十分尴尬。他把话题一转影射中国也有大国沙文主义:“据说,在越南、老挝,有很多中国人?”
  周恩来微笑道:“不少,连国王的祖父都是中国血统的,访华的代表团也有几个是中国血统的,所以,我们强调反对大国沙文主义,使他们安心。五项原则加上一条反对大国沙文主义。我们对各兄弟党,兄弟国家是平等的,没有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
  赫鲁晓夫听到这里,一时语塞。

  毛泽东访苏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亲自率代表团参加莫斯科会议。毛泽东健步走下飞机,赫鲁晓夫跨步向前,紧紧抱住毛泽东,表示亲切和敬意。
  赫鲁晓夫以得意的神情对毛泽东说:“这次我们也给铁托发了邀请,他不来是他自己失礼;如果来了,正好可以批他。”
  毛泽东听了这话,说道:“铁托不来要理解他们。斯大林整了人家,情报局把人家赶跑了,肚子里能没有气吗?能饶人处且饶人。”毛泽东吸了口烟问道:“铁托不来,别人来吗?”
  赫鲁晓夫说:“卡德尔来,他是一个笔杆子,南共的重要文件多半出自他的手。”
  毛泽东很感兴趣地笑道:“我倒很想会会他,听听他有什么见解。”
  《莫斯科宣言》的核心问题是战争与和平、和平过渡问题,这也是中苏双方争论的焦点。赫鲁晓夫到克里姆林宫看望时,毛泽东主动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对现代战争是一反对,二不怕。古时候打仗没有原子弹和火箭,刀枪剑戟打起来,死人不见得比现在少。”
  毛泽东叹了一口气,问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了多少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死了多少人?比比看,中国古时候三国混战又死了多少人?原子弹和关云长的大刀,究竟哪个死人多?”
  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一眼继续说:“现在有人很害怕战争,这一点不奇怪。打仗这东西实在是把人害苦了。为什么要打仗哟!应该防止它,打不起来再好不过,可是光顾怕,这不行。你越怕,它就越要落到你的头上!我们要着重反对它,但不要害怕。这就是辩证法。”
  毛泽东见赫鲁晓夫面有愧色不表态,将手中的烟轻轻一扬问道:“敌人使用核武器,我们可不可以等一等再还击?”
  “不行,一秒钟也不能等,必须立即还击!”
  毛泽东笑问:“你怎么能算得那么准,知道人家什么时候放原子弹?”
  “能知道,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遭受帝国主义进攻,我们都将迅速回击!这是我们中央委员集体决定的!”
  毛泽东指着赫鲁晓夫说:“你这种说法不对。每一个国家都是独立的,要看人家请你没有。谁的决定也不对!”
  赫鲁晓夫涨红了脸,他几乎要叫了起来:“我不同意,不同意!”
  毛泽东见他太激动了,便转换话题,强调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首。赫鲁晓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故作谦虚之辞:“应以苏中两家为首。”
  “我们没有资格。”毛泽东停顿一下,坦诚地说:“你这个人有点胆量,敢碰斯大林,尽管方法不好,可是揭了盖子……”
  赫鲁晓夫一听这话,笑逐颜开,毛泽东把话锋一转向他忠告道:“你这个人也能捅漏子,多灾多难,可能日子也不太好过,特别是脾气不好,很容易伤人,像我一样。在兄弟国家之间有什么不同意见,要让人家讲话,慢慢谈,着急不得……”
  赫鲁晓夫一向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没等毛泽东把话讲完,就嚷道:“你不了解,有些人拿了我们的东西,还骂娘,真让人生气!”
  毛泽东没和他再谈下去,回到住所便派人去叫翻译李越然。这时已是深夜两点,李越然来了,毛泽东翻身坐起,从床头柜上拿了一个苏联信封,往桌子上一放,又递给李越然一支铅笔,说:“我说你写!”
  赫鲁晓夫同志:
  我已经睡了,关于文件的事,请明天与邓小平同志谈,我就不参加了,好吗?李越然写好递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笑道:“不是让你写中文,我是让你直接写俄文。”
  李越然当即翻成俄文,再递给毛泽东。毛泽东说:“好,就这样行了!”然后毛泽东在信封上签下了“毛泽东”3字,请苏联同志立即转给赫鲁晓夫。
  中苏双方对起草《莫斯科宣言》分歧很大,在会议临近结束时,毛泽东决定妥协,在赫鲁晓夫陪他进餐时提议说:“文件可以照顾你们‘二十大’的观点,我们搞份备忘录,算是保留意见吧,你看怎么样?”
  赫鲁晓夫正为此发愁,听了这话喜出望外,连忙说:“可以,可以。”

  在军事上搞“合作社”是不适当的
  1958年4月18日,赫鲁晓夫命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信中说:为了指挥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潜艇,迫切希望在1958年至1962年间,由中苏共同建设一座大功率的长波无线电中心和一座远程通讯的特种收报无线电中心(即长波电台)。建成这两座中心所需费用,苏联出大部分,中国出小部分。
  毛泽东对此事高度重视。1958年6月7日,他作了如下批示:钱一定要由中国出,不能由苏方出,使用共同。
  彭德怀约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明确告诉对方:我们中央讨论了这个问题,既然苏联认为有必要,我们同意建,费用全部由中国承担,共同使用,但所有权归中国,否则政治上不好。看到中共中央这么坚决抵制,苏联最后不得不放弃这一念头。随后,苏联又向我国政府提出建立共同潜艇舰队的问题。
  7月22日毛泽东约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
  他见到尤金时,一反平时探讨哲学问题的友好气氛,严肃指出:“在军事上搞‘合作社’是不适当的。”他接着说:“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你们可以说我是民族主义者,如果按你们说的办,我就可以说你们把俄国的民族主义扩大到了中国的海岸!”尤金支吾其词,毛泽东说:“你讲不清,请赫鲁晓夫来讲!”
  尤金唯唯而退,当即请示赫鲁晓夫。赫鲁晓夫于1958年7月31日来到北京,刚在中南海颐年堂坐下,就先埋怨尤金大使,说他书生气十足,不会办事,曲解了他的意思,然后为自己辩解说:“为对付美国第七舰队,需要在中国建长波电台,这种事对中苏双方都有好处,越快越好……”
  “请你告诉我,什么叫共同舰队?”毛泽东非常严肃地直指要害问题。
  “所谓共同么,就是共同商量的意思,我们希望长波电台尽快建立起来……”
  毛泽东把桌子啪地一拍,蓦地站了起来。
  毛泽东手指赫鲁晓夫的鼻子问道:“你这一大堆话毫不切题。我问你,什么叫联合舰队?”赫鲁晓夫有些慌张,不知如何回答,搓搓手,搪塞道:“你别急,我们不过是来跟你们共同商量商量……”
  “什么叫共同商量,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
  陪同赫鲁晓夫参加会谈的苏联副部长费德林精通汉语。他用俄语提醒赫鲁晓夫:“毛泽东可真火了!”
  赫鲁晓夫皱起眉头,摇摇头说:“这样吧,我们能不能达成一项协议,让我们的潜水艇在中国有个基地,以便加油、修理、短期停留?”
  “不行!”毛泽东斩钉截铁将手一挥,“我们不想再听到这件事!”
  “毛泽东同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在互相合作和供应方面没有什么麻烦,可是我们这里竟连这样一件事情都达不成协议!”
  毛泽东一听这话反而坦然了,他轻悠悠地吸起香烟,坚决而短促地回答:“不能!”
  赫鲁晓夫毕竟是超级大国的领导人,他的意志也很坚强,忽然一笑:“假如你愿意的话,毛泽东同志,你们的潜艇也可以使用我们的摩尔曼斯克基地。”
  “不要!”毛泽东用力抽了口烟:“我们不想去你们的摩尔曼斯克,不想在那里搞什么名堂,也不希望你们来我们这儿搞什么名堂!”
  毛泽东接着像是给赫鲁晓夫上课一样:“英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在中国呆了很久,被我们赶走了!赫鲁晓夫同志,我再说一遍,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达到自己的目的!”
  话说到这种地步,赫鲁晓夫知道没有任何希望了,自找台阶地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吧,我们不提这个建议了。”
上一篇:毛泽东生平业绩     下一篇:张大千赠毛泽东荷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