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语文常识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5-1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佚名  
  “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先祖,大约是四千多年前(商代时)使用过的最古老的文字,它刻于龟甲或是兽骨之上,是已失传的文字。发现这种甲骨文字是近代的事,距今才一百多年,因此研究它的时间并不长。

  一八九九年,晚清国子监祭酒大臣王懿荣,因病去一家药铺买药,大夫给他开的药方中有一味药是“龙骨”,亦即是龟兽的骨头,王懿荣拿到药一看,龙骨上刻着一些细密的似字非字的符号,他极认真地查看之后,觉得好像古代文字,顿时引起了这位爱好古董的大臣的极大兴趣。

  他问药铺掌柜,这种龙骨还有多少,老板查了一下。回答共有十二片,王懿荣以二两银子一片的高价全部买走。后来,他又通过古董商再买了大量的这类龙骨,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他异常兴奋地得出结论:这是中国最古的甲骨文字!

  学者们找王懿荣切磋,又各自找了很多甲骨文争相研究,“甲骨文”作为一门学问,首先从中国开始了。人们发现,这些刻有甲骨文的龙骨,主要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考证一下,那里正是四千多年前商朝首都殷墟废址。已发现的甲骨文约三千五百多宗,被译认出的字仅约一半。

  中国出土甲骨共十五万多片,大陆保存有九万七千六百多片,台湾有三万多片,欧美日本有二万六千七百多片,香港还保存有八十九片呢!
 
上一篇:目的     下一篇: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