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提问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以师为主”的自我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了“已”为中心的局面,课堂提问成了帮助教师完成预案的工具。长期以来形成了教师问、学生答得课堂提问模式,学生就象一台台机器,面对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群发式提问和“步步为营”的连珠炮式的提问,被动地思考着……
  2.“复杂深刻”的艰涩问
  提问过深,学生不知所云,回答不了;提问过大、学生不知如何让回答;提问过于繁难,问题脱离了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实际水平。而这种提问只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视老师的提问为畏途,有碍师生的情感交流。
  3.“越俎代庖”的独角问
  听课中,不少语文老师习惯于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或老师代学生解答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老师不了解学生有哪些疑问而去提问,会导致教师问的学生无疑问,表面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实际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容易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知识的“窄化”和思维的“僵化”。
  4.“漫无目的”的满堂问
  满堂问,是“满堂灌”的表现形式之一,为问而问,提问不加选择,其结果是提问有余,解疑不足。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学生却受益不大,或者有的时候问题过多,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问题厌倦症”,实质上师生之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5.“简单肤浅”的是非问
  提问是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哪些不加思考就能回答的是非提问,或思考性很差的提问都是不高明的提问,如从课文的问题中看出了什么?你喜欢这篇课文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