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策略

备课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4-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目标按不同标准可有不同的分类:按等级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单课目标、课时目标;按时间可分为:中长期目标、近期目标、即时目标等。我们本册书所论述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阅读教学的单课目标。
  一: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步骤
  (一)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制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首先应该是《语文课程标准》。这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科课程的指导性文件,代表了国家意志,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的保底性课程标准。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要把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了然于心。
  制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其次应该是教材。这是因为,一、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尤其是义务教育范畴的教科书,完全由国家权力机构控制,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格和阶级性格。教科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换言之,教科书反映了国家或地区对学生该学科学习的要求。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的重任,落在了教科书身上。这是因为“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三、编者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落实也透过教科书体现出来,比如:单元导读、课后习题、学习伙伴或者泡泡、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或者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等,都渗透了编者的意图。
  制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最后应该是是依据学生的实际。依据课标也好,依据教材也好,离开了学生的实际就会架空,难以落实。反过来,如果只顾所谓的学生实际,根本不管课标,也不考虑根据课标编写的教材,那么教学就会成为一种无政府状态。过分强调某一个(或两个)方面都不合适。
  (二)例谈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的步骤
  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为例,说一说具体确定教学目标策略。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知道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
  (1)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研读教材,清楚了:
  (1)单元主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2)单元导读:“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进而可有如下单元教学目标——“学习课文,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这是感受、理解文本内容的目标。
  ——“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这是学习表达和积累语言的目标。
  ——“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这是综合性学习目标。《语文园地六》的“展示台”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的展示交流,《口语交际?习作》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进一步交流和总结。
  3.《词语盘点》:“读读写写”提示了本课读写的“棚架、风趣”等14个词语。
  4.课后习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画面;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②要和同学交流自己对课文中最感兴趣的一处乡村风景,并说说自己的体会。③抄写两个写得十分形象、生动的句子,能说说自己还抄了哪些。④为开展一次“走近田园”综合性学习活动做有关的组织准备。本课提示了怎样从极普通的景物中发现美,表达美,是完成综合性学习以及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样板。
  5.文本解读:课文写了一处极普通乡下人家的乡村风景,整篇课文以春夏秋三季为序,描写了春天白日间看到的小屋瓜藤、鲜花青竹、房前屋后的鸡,小河里的鸭,还有捣衣的农妇。夏天傍晚时农家吃晚饭的情趣。秋天夜晚瓜架上纺织娘的歌唱。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课文所描写的乡村风景极其朴素却充满诗情画意,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从对景物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品味这种感情,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课文中有两个黄泡泡,提示了怎样体会、品味课文内容和语句。这种体会、品味,应该通过认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问题,讨论交流来实现。
  三、综上所述,可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识字写字,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字,读写“棚架、风趣”等14个词语。
  2.能认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感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生动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从这些描写中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和同学交流。(依据课标、泡泡语、课后第一题以及单元导语制定本目标)
  3.能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说说作者是通过描写怎样的景物来抒发感情的。能抄写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课标和课后习题第三题)
  4.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要做些什么,能参与有关活动。
  其实人的思维是一个综合分析判断的过程,下面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荷花》教学目标的设置,谈一下熟练进行目标设置的步骤与方法。
  一、依据“课标”
  1.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1)朗读、默读训练(学段阅读目标1、2);(2)词句训练(学段阅读目标3、5);(3)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学段阅读目标5)(4)能提出疑问,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段阅读目标4、5);(5)积累语言。
  2.识字要注意使用字典,着力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学段识字目标3)。
  3.注意读写结合(实施建议二)。
  课标对于阅读教学学段性目标的表述,其实就按照了上面一个大体顺序,教师只要按照这样一个顺序,就能很快了解各学段阅读教学课标要求。为下面细读文本,读出课标内容,制定出准确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好准备。
  二、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
  1.单元导读中指出:“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提示我们,教学本课时要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荷花的,重点是学习观察中怎样展开想象。2.课文中的两个“黄泡泡”和第二个课后思考题引出了需要重点品味的词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3.课文的想象需要学生重点品味和学习,第三个课后思考题做了提示。
  4.课后有一个小练笔,写自己喜爱的花,这是读写结合点。要抓住这种花的特点,按一定顺序从颜色形态上写出特点;还可以适当展开一些想象。
  细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把握,一是看荷花(1至3自然段),以静态为主;二是我想象到自己就是一朵荷花(4、5自然段),以动态变化为主。第一部三段分别写的是,(1)闻到清香,赶紧去看花;(2)欣赏具体的荷花美;(3)总体上的感受:朵朵都很美,一池荷花就是一大幅活的画,第三句是想象到的。第二部分两段分别写的是,(4)写想象到的。我仿佛是怎样的一朵荷花,以及风吹过来、风过了以后的动态情景;(5)我才记起是在看荷花呢,回到现实。
  3.全课围绕着喜爱之情展开叙述和描写。第一段“我到公园去玩”,因闻到荷花的清香而赶紧跑去看。第二段荷叶的“挨挨挤挤”,白荷花的“冒出来”,还有“有的……有的……有的”怎么样。第三段先着重写自己的感受,进而把荷池想象为一大幅活的画。到了第四段,作者自己都成了一朵荷花。这些都充满着浓浓的喜爱之情。
  综上所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读文章,想画面中,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让学生感悟描写的细腻以及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并积累语言;二是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荷花中,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联系学生
  1.经过三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会用音序法和部首法查字典,有了一些独立识字能力,开始学习写钢笔字。一般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些课文也能读出感情来;初步能默读课文。开始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开始能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能初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学过依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但是观察和表达中展开适当的想象却是在本单元初次专门学习。
  3.虽然学生都知道学习语文重要,但是达到喜爱语文、能主动学习语文的学生还不多,这方面还需要多下功夫。
  四、预设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认翩等3个生字,会写莲蓬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莲蓬、蜻蜓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喜爱荷花的感情,并用感情朗读表达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能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荷花的美丽,感悟和发现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特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