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的新特点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5篇课文:《棉花姑娘》、《地球爷爷的手》、《兰兰过桥》、《火车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些课文有的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有的描述了人们的创造发明,学生读了这些课文会感受到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的进步不断有新的创造,造福人类。从而引导学生从小热爱科学,从小就有到自然中去摸索,去发现,去创造的兴趣。《乌鸦喝水》一文后有道思考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兰兰过桥》一文后的思考题:“未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分头想一想,然后把它画下来吧!”从课文内容延伸开去,引导学生去想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此外,课文后的练习和《语文园地》的提示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练习要求和内容,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课文后的练习和“语文园地”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和“少而精”的改革精神。练习设计和“语文园地”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崭新的面貌,采取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

 

下册“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提高识字能力。

 

创新离不开积累,学生的创新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靠积累。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日积月累”弓!导学生通过读、背、写等实践活动积累词语,句子、诗歌、短文等精彩的语言材料。“口语交际”、“展示台”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用语文、学语文。教材还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都有较扎实的练习。

 

 

语文课程标准资源除课堂教学外,还有课外学习资源,内容是十分宽广、丰富的。语文教学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语文教学的形式不仅仅是读书、答问,在课堂上应当充盈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开辟教室以外的语文教学、教育的渠道。实验教科书中重视了对丰富的教学形式,拓宽教学途径的引导。重视对综合性学习的课题开发和实施的指导。如“展示台”的“识字加油站”和“识字擂台”里有:“我认识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你呢?”“我在看电视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让我读给大家听。”“我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认识了很多字,还收集了一些食品商标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别注意街道两边的招牌。这样也能认识很多字呢!”“我很喜欢读课外书,在书上认了许多字,咱们交流一下,好吗?”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外、教室外、社会上,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大量实践,不断扩大识字量,不断提高识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关心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好习惯。下册《识字1》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柳树醒了》一文后有道题“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识字4》有两道题“我要仔细看看蚂蚁是怎么生活的”,“我还想多了解一些小动物呢!”这些练习题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教材内容引向大自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从而为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地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编有选读课文,体现有弹性,给教师留有选择的空间。图文并茂,语言典范等等特点也很鲜明。总之,《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是两本具有创新特征的好教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