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歌》教学设计之一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感受农谚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文化现象的魅力,吸取民族文化智慧。
   2、掌握随图、随文识字的方法。掌握引读、接读、拍手读、看插图背等多种朗读和背诵的策略。在查资料、问父母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3、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学会一个新笔画“竖弯”。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
    寒冷的冬天就快到了,你知道什么时候最冷吗?河水什么时候结冰。什么时候开化吗?你知道大雁什么时候从南方飞回来吗?
    我可都知道,因为我会《九九歌》。和老师一起书空,你注意到老师写“九”的笔顺了吗?再次共同书空。
    你们也想知道这么多的秘密吗?那就跟我来吧!
  二、以图引文,顺势学字。
   1、先来看几幅画,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吗?
   2、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当学生说到哪幅图的内容时,把哪幅图画面内容简要的概括出来。板书:不出手、冰上走、河边看柳、河开、雁来、耕牛遍地走。
   3、这里面有几个字我们没有学过,大家多读几遍,说说你是如何记住的。小组内交流一下。
   4、同桌互相考一考这些需要认识的字,然后老师出示卡片考大家,看谁认的快、记得牢。
  三、多种形式,背诵谚语。
   1、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记住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可是更聪明的,他们把这段寒冷时期从冬至那天起,第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编成了小诗歌,即形成了《九九歌》。
   2、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农业谚语,有了它人们就可以尽早地知道天气的变化,不会耽误农时了。
    (1)自己来读一读吧。
    (2)齐读后同桌练读。可以看着图练习记一记。
    (3)师引读后男女同学接读。
    (4)拍手读,看谁记得快。
    (5)比赛读。
  四、范写生字,指导书写。
   1、在老师刚才板书的时候,谁还记得“四”的笔顺?教“四”的笔顺,并教授笔画“竖弯”。
   2、学写“四、九”。
   3、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后仿写,注意“九”的笔顺。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搜集更多的农业谚语。
   2、翻看日历,查查“一九”“二九”……都是哪一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九九歌》
    (1)齐背。
    (2)指名背。
    (3)小组比赛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组词读。
  二、说说你查到的日历。
  三、完成课后练习。
   1、读一读
     要指导学生把六个词语读正确,并说说“牛耕地”“雁回来”“河开化”“看柳树”是从文中什么地主变化来的。
   2、加一加
     这是组合体字练习。第一行是“样子”,以后就逐渐开放,答案不求统一。
     师补充介绍: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等。
  四、说说你还了解到了哪些农谚?
  五、指导书写剩下的几个生字“六、手、力、加”。强调“手”的第四笔是“弯钩”,力的笔顺是先写横折钩后写撇。“加”是先写“力”再写“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