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三个生字,会写六个。
  二、教学过程及说明:

  (一)导入新课:
    大家在课外都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美美的背一首?
    古诗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块瑰丽的珍宝,从古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丰富的感情和古诗本身的韵律美。
    今天,我给大家又带来了两首古诗,你们看,是哪两首啊?
    (设计说明:由学生会背的古诗开篇,让孩子在课的开始就感兴趣,结合了学生的经验世界。)
  (二)认读:
   1.认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读准,看谁先读得正确又流利。
   2.认读去掉拼音的课文。
  (三)理解朗读古诗:
   1.请大家再读读两首古诗,想想这两首古诗都写了什么?
   2.第一首:理解朗读《一字诗》:
    (1)理解《一字诗》的意境,请同学们一起数“一”字,边数边在脑海中想象。
      同学们先自己想想,想好了就跟自己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设计说明: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从而自发的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描述出一幅醉人的静谧画面,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诗中的意境美。让学生再细细的品味着读一读。
     (设计说明:把朗读变成孩子们抒发自己心中陶醉与品味的最佳方式。)
   3.第二首:理解朗读《九溪十八涧》
    (1)教师范读,并演示课件中表现诗中四种景物的图。让学生说一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是什么样的?
    (2)朗读此诗,指导朗读。
   4.课中休息活动:
     欣赏优美的古典舞蹈或其他。
   5.朗读欣赏(配乐)。
   6.尝试背诵:
    要求:看着画面,想像着诗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背一背。看谁背得和读得一样美。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再认生字: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优美的古诗,从中我们还结识了许多生字朋友,现在他们来了,你们想见见他们吗?(出示会认与会写的生字)
   2.在新诗句中再认生字:
    (1)孤(gū)舟蓑(suō)笠(lì)翁,独钓寒(hán)江雪。
    (2)仰看晚山色,俯弄(nòng)秋泉光。
      (设计说明:将生字置于新的语境中,用以强化生字的识记。)
   3.记忆生字字形与书写:
    (1)从“舟”字入手,给学生渗透中国古文字文化知识。
      同学们知道舟字是什么意思吗?
      讲述“舟”字的演变历史。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河的两岸,他们和船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讲述由“舟”字组成的字里多数与船有关。
      (设计说明:从本课的“舟”字为媒介,介绍中国文化的有关浅显知识,让孩子们在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与内涵的同时,热爱母语,同时还渗透了汉语言文字表义的特点。)
      指导书写“舟”字。学习书空一遍笔顺,闭目用鼻子在心中写一个。
      (设计说明:看着写如同临摹,闭目而写是为了将字在心中烙上痕迹。)
      然后在习字册上描一个写一个。
    (2)这一课中除了舟字还有五位生字朋友,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好吗?(出课件:带田字格的“泉、树、笑、江、秋”)指名领读。
      教学一个新部首:竹字头。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五个字的字形。
    (3)教师教给大家一种记字的方法:江,想像着江面的广阔,用手臂写一个大大的“江”字。
     (设计说明: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独特的涵义及神韵,把握字形的同时也应该把握汉字的神韵。)
      其他生字回家自己记忆并练习书写。
  (五)总结:
     咱们今天不但美美的读了两首古诗,还把这课的生字写得很好看。回家以后,可以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美传达给你身边的人,喜欢古诗的同学还可以再找一些优美的诗来读诵。
    (设计说明:让学生把意犹未尽的感悟以及被着上重彩的文化气息的心灵得以延续,产生的是一种文化熏陶后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