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明》教学设计之三

鲁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课前交流:带来什么礼物呢?我的校园有一棵很大的枫树,就把他们带来了。漂亮的红叶送给最优秀的小朋友。

  1、课件演示:拼音学生认读。
    师:放在音节里你会拼吗?学生拼读
    出示生字:学生读,比较“木”“目”,欢迎汉字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
    出示“明”及拼音,学生读,板书:日月明

  2、这是一首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学生自读儿歌。
    教师读儿歌,
    (屏幕出示儿歌)
    师:自己再读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师生一起读)
    师:谁会读儿歌的前两行了?
    出示“鲜”“尘”“尖”,学生认读,再读前两句。
    接着读中间两行。
    出示生字,学生读。

  3、完整读儿歌。
    师生齐读。
    (阿远想:老师为什么一直和学生一起读?是不放心学生?还是……)
    指名读带拼音儿歌
    师: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4、做手操。
    师:这个字就读“手”,古代的人根据收的样子创造了手字。
    (课件播放声音并显示笔顺)
    课件演示笔顺,学生说。
    师:两笔横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课件演示,指导书写。)
    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指导学生的书写姿势,听音乐,把手字描两遍,写一遍。
    师:很多小朋友是挺胸抬头的大公鸡不是弯腰的小虾米)
    (音乐有利于学生平心静气,……好吗?不如直接给学生提要求。)

  5、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能看得更远,因此他们就用手和目组成了看字。
    (出示“看”字)
    师:你发现这里的手字有什么不一样了?
    出示“力”,课件演示书写。
    师:比较“月”“力”字中的横折钩,看老师写“力”字。
    师:做好写字准备,描两遍写一遍。
    师:“力”和谁组成新字。
    师:小儿歌中还有哪些字是由其他字组成的。
    (阿远评价:对生字的解读都是教师完成的,没有给学生留下丝毫机会,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一些生字,但是编者的编写意图去不能得到贯彻,这样的儿歌除了让学生容易记忆一些字,更主要的是给学生一种识字规律,让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发现这样的规律,发现汉字更多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学会学习,应该是每一个年级段都应该注意的。)
    出示:生字。
    师:“明明明什么明?”“明明明,日月明。”
    (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师:汉字多有趣呀!猜字谜。
    课件出示:用盖子灭火。小朋友靠树休息。
    (老师刚才说……)
    (阿远评价:这个环节应该放在刚接触儿歌的时候,放在这里就已经颠倒了,孩子已经认识了生字,再回到形象中去,不符合识字的规律。)
    师:拼音也组成了一个谜语,来猜猜。(上面小下面大)
    (阿远评价:形象化的图片都放在了后面,是这节课的缺失。识字应该和汉字的造字规律结合起来。汉字经历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识字也顺应这个规律,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