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教学设计之十一

老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教材分析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3、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初读课文
   1、课件引入,出示课题
     (课件出示春天图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幅图片,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呢?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揭示课题)
   4、理解《春晓》题目中的“晓”字,天刚亮的意思。
    【导语设计亲切自然,使课伊始,便引领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学习生字
     题目中这两个字是要求会写的,“晓”,扩词。
     去掉“日”旁,学习一个新的生字“尧”。
   6、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之间互相读文,注意纠正字音。
   7、读文汇报
    (1)指读黑板上的课文,红色的字是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读时要注意它的字音。
    (2)全班齐读
  二、循序识字,强调字音
    学习生字
    (1)熟字去掉,留下生字
    (引导学生利用定位识字的方法学习记忆生字)
     强调“觉”的字音
     用给“晓”字、“眠”字、“知”字去偏旁的的方法使其记住,“尧”字、“民”字、“矢”字。
    (2)同桌互读字卡,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全班轮读。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琅琅上口,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识字,互帮互学。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生字多次复现,加以巩固。在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理解诗意,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理解诗意指导朗读
    (1)课文我们已经读准确了,下面我们就来练习把课文读的有感情,想要把诗读的有感情,就要知道诗的含义是什么,那么现在老师结合着这幅图来说诗意,你来说说是哪句话的诗意,好吗?
    (2)(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前两句)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后两句)
   2、配乐朗诵,指导朗读
    (1)那么这首诗短短的二十个字,其中有鸟语、有花香,这么美丽的景色,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把它读好,现在,老师就给你配上音乐,自己练习读一读,好吗?
    (2)同学试读,这么美的图画,把它读的美一点,全班配乐读。
   3、尝试背诵课文
    ①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
    ②指名背诵。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对于刚学古诗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学习古诗词,重在读,不在“懂”,对诗意的理解可以淡化模糊。】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写字“尧”
    (1)分析结构。
    (2)大屏幕放大虚宫格的字,学生观察,说关键笔的位置。(注意上面没有点)
    (3)教师范写,边范写边说关键笔的运笔写字方法。
    (4)学生书写,评价,再写。
   2、观察写字“矢”
    (1)独体字,注意是三声。
    (2)注意“矢”字的字理识字图。
    (3)大屏幕放大虚宫格的字,学生观察,说关键笔的位置。(注意和“失”区别,竖撇不能出头。)
    (4)教师范写,边范写边说关键笔的运笔写字方法。
    (5)学生书写,评价,再写。
      【写字练习注意指导的细腻,书写的规范和及时的反馈与矫正。】
  五、扩展练习
   1、生字复现练习
    人民冬眠直觉声音有的放矢知晓知识

  板书设计: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