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芽儿》教学设计之二

鲁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初读课文,认记生字;朗读感悟。)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投影插图)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小组汇报:开火车读生字,说说认记了哪些字)
  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
  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
  (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2、感情朗读,角色表演。
  (1)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 点拨:笋芽儿现在在哪儿啊?谁来当笋芽儿,表演一下笋芽儿的动作,撒娇地说话。(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2)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引导进入情境用粗重的嗓音呼唤)
  点拨:笋芽儿怎么做?
  (3)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
  自读,试试怎么读好?(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指名先说想怎么读再试读。
  点拨:用“”画出笋芽儿看到的美好的春光。/ 多美啊!把美景读出来。
  笋芽儿怎么长成健壮的竹子的,用横线把答案画出来。(轮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3、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词语、句子;指导书写;写话练习。)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
    漆黑 沉睡 撒娇 呼唤 唠叨 爱抚
    滋润 照射 温暖 自豪 健壮 叽叽喳喳
  2、美读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生词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三、写话练习。
   1、老师示范引路。
    春雨淅沥沥,淅沥沥,小草呀,快钻出来!快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小鸟说:“我要给您唱歌!我要给您跳舞!”
   2、学生实践。学生个人或小组模仿老师的示例按课文内容进行写话练习。对韵脚及句式不作要求。如:
    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笋芽儿呀,快醒醒!快醒醒!
    春雷轰隆隆,轰隆隆,笋芽儿说:“我要钻出来!我要钻出来!”
    春风笑盈盈,笑盈盈,笋芽儿说:“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3、作品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如,集体朗诵、自配乐曲歌唱等。
  作业:

  采蜜本:摘抄课文、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并熟读成诵。

  资料袋毛竹通常高达6至10米。毛竹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是理想的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每逢阳春三月,雨后春笋顶岩破土,竞相生长。幼竹在一天之内可生长30厘米以上。在此期间,人们置身于竹林之中,可听到竹笋破土和幼竹生长发出的声响,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一根毛竹从出笋到长成10多米高的竹子,只需两个月,再经过6个月加固生长,即成为可供利用的竹材。毛竹浑身是宝,用途广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