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周围环境》综合性学习实施建议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另外,在这个调查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一是学生如果在调查过程中走捷径,只注重上网搜寻资料,而忽视深入生活进行调查实践,教师应有意地引导学生以实地考察、了解为主,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近生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明白,网络只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条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二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间较长,需历经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保障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需要借助不同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

 

  总之,教师只有在学习中关注过程,指导方法,才能保障活动的落实。

 

  (二)把握重点和关键

 

  1.引导学生从“四个专题,两个角度”去调查。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在活动之前对环境保护缺乏理性认识,因此,在活动开始后,对于调查内容的确定有一定困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翠鸟》课后的任务布置和学生生活实际,提示学生从以下四个专题进行调查──空气、水、植物、垃圾。

 

  另外,学生在活动中,可能会被调查过程中的某些现状所吸引,往往只关注环境的污染,而忽略了要求中“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为此,教师要注意利用这一单元课文给我们的启发。例如,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反面警示我们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燕子专列》和《路旁的橡树》则从正面为我们传递信息,即保护环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成为了人类共同的追求。依据课文内容所提供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调查中注意从两个角度去进行──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人们保护环境的举措。

 

  2.帮助学生商定活动计划。在整个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计划的制订便于整个活动的实施。联系三年级上册教材出现的两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新出现的知识点,也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重点。

 

  此次活动是在学生经历了两次小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意识和实践的前提下进行的。在这次活动中,第一次提出“商定活动计划”这个要求,这是教材提出的新的学习任务。与前两次小综合的学习内容比较,我们发现在三年级上册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的课余生活”中,安排了相应的表格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在表格中,有时间、活动内容、收获和感受,这就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第一次接触综合性学习的学生如何制订计划给予了指导。在第二次综合性学习“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中,提出的是“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引导与提示,帮助学生梳理了活动的步骤,以便清晰此次活动的思路,这可以看作是活动计划书的雏形。由此,可以看出,前者为我们提供了商定计划书的形式,后者为我们提供了商定计划书的思路。

 

  在这一重点环节的突破中,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两点。①在这2008年第1-2期(总第13、14一环节实施前,应帮助学生回忆上学期“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自由组成小组后,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一是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二是按照商量好的建议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通过回忆梳理出两点,第一,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情况下计划所包含的内容。第二,明确计划的商定对于活动的开展和落实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②在指导学生“商定一个活动计划”时,可以借助“填写表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根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我们认为可以按照以下几个项目来填写:组长、指导教师(家长)、组员及分工、活动步骤等。在活动步骤中,要特别指导学生写明时间、调查途径、方法这三项内容,以便使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实施、落实。

 

  3.指导学生学习整理资料。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经历了调查专题的确立、计划的商定后,在课外会进行相关的观察、查找、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在搜集资料后,面临的困惑与问题是如何把前期了解到的资料适当整理,并透过这些资料分析环境的现状。

 

  对于资料的处理,我们认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整理、完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环节。①资料筛选。让学生围绕“调查周围环境”这一课题选择最有价值的资料,并进行梳理、汇总。②资料归类。让学生将查找到的资料,按一定类别进行整理。例如,文字类、图片类、数据类。有的还可以按照调查专题进行两个角度的分类,例如,“被污染破坏的现状”“人们为保护环境而进行的举措”两大类。③资料分析。考虑到三年级下学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设置“资料袋”,其中包括“实地探访”“访谈日记”“资料在线”等不同板块,专门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资料分门别类地积累。同时,在“资料袋”中,又以“调查感悟厅”的方式,让学生将前期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为成果展示打下基础。

 

  4.指导学生做好成果展示。“展示台”作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让学生围绕专题,结合前期调查,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结合内容进行形式多样、有创意的展示。成果展示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活动中学生会遇到一定困难。例如,学生在展示成果时,需要将前期搜集到的大量图片通过课件展示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协调微机教师,帮助学生制作幻灯片。再如,情景剧表演、手抄报展示,需要协调音乐教师、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来完成。

 

  (三)妥善处理课文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关系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将综合性学习与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综合性学习。因之,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课文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关系。例如,结合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教师要提醒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材料进行整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是如何开展活动的,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要鼓励学生采用有创意的、多样的形式,整理和呈现出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例如,周围新建工厂对环境的影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动植物、大气和水的影响,等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