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提高的语文课程单元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4.品读。找出精彩句段,细细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让你心动?

 

二、质疑。

 

提示:自读课文前的提示都能理解吗?课后练习中的问题能解决吗?解决不了标出来找同学、老师商量。在课文中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

 

【设计说明: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开始,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分类和梳理,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感悟。

 

读完本组课文,请分享你心里的感受。

 

【设计说明:良好的预习是课文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学生预习的方向,获得预习方法,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培养。学生在自主合作式的学习中完成预习单的内容,从词到句,到段到篇对本组课文有了基本的了解。】

 

模块二 理解内容

 

教学流程:

 

板块一:资料搜集与交流

 

组织学生课下搜集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及罗丹的图片及生平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

 

【设计说明:在展示与交流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共享搜集的资料,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些人物,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有利于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一、出示课文插图,回忆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简单描述对图画中人物的了解,交流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设计说明: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以课文中的插图来回忆人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忆主要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与上一模块紧密联系。关于人物的品质,学生初读后都会有所感悟,鼓励学生将最先的感知表达出来。】

 

板块三:品味语言,感悟人物

 

(以阅读《鱼游到了纸上》为切入点)

 

一、出示一幅“金鱼戏水图学生来评价。

 

二、这幅画和你在本单元认识的那个青年的画相比,谁画得更出色?说明理由。

 

三、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画的金鱼?“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人们评价的是否过于夸张,为什么?生边读课文边思考。

 

四、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以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你们的理由。出示:因为所以,鱼游到了他的纸上。交流体会并进行朗读训练。

 

【设计说明:“人们对他的画的评价是否夸张?”引领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交流,从而可以更深入地解读文本,自然地找出合理的理由,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让孩子们明白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体会到青年人的专注和勤奋,这是他赢得大家赞叹的原因。】

 

五、讨论“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又有什么关系。

 

【设计说明:可以让学生自由表达,有了前面对相关语句的解读,这已经不是难题,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解读,还可以联想“胸有成竹”这个词语来理解它们的关系。】

 

六、教师总结

 

过渡:一个题目,一句称赞在我们细细地解读下,对人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本单元中的其他三篇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么?

 

【设计说明:这样的小结既是对上一环节学习方法的总结,也为后文学习方法的运用做好过渡。】

 

板块四: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全神贯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