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狼牙山五壮士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建议

 

1.相关资料的搜集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为本单元习作写读后感积累素材,因此在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在课后布置学生搜集关于抗日英雄故事方面的图文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还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抗日文学书籍,如,《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或者选取影片片段制成课件在课中播放;也可布置学生浏览有关抗战的网站,如,“血铸中华”网站、“民族魂”网站,从中下载相关资料,在电脑中分类建立文件夹保存下来;教师也可借助相关网络资源,建立本课学习的校园网络平台,探索尝试学生、教师、文本、网络四者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课堂上交流资料,只应是帮助理解,促进思考,引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在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予指导与帮助。

 

2.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先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使自己受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然后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语句,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学生能领悟多少算多少,教师不必求其全面,能对学生的习作有所启示即可。

 

3.在学生感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自读与相互推荐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范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的来说,本文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以颂扬的语气为主,语调比较高昂,有些词语要读得略重一些,叙述性的语句语调要舒缓。具体来说,第1自然段以叙述性语气为主,第245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恨,要突出描述五壮士的动作与神态的关键词语,如,“沉着地”、“狠狠地打”、“大吼一声”、“浑身的力气”、“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猛地”等。第3自然段要读出班长的坚决果断和其他战士的激动与自豪。第69自然段,要读出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读出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的喜悦与激动;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迈。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在指导朗读中,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体会感情等多种方法,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树立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取得文道统一的教学效果。

 

4.教学本课的生字词要注意以下几点: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与翘舌音,本课生字除“嗖(sōu)”外,“斩、坠、仇”都是翘舌音,可采用“记少不记多”的方法区别开;还要注意“葛”读第三声不读第二声,“吼”的声母是“h”不是“k”,“崎岖”的韵母也要注意区别开。从字形上来说,“葛”不要多写一竖,“仇恨”的“仇”不要多写一点。本文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较多,可让学生积累并在课外搜集、摘抄其它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丰富词汇量。

 

四、教学案例

 

供参考的板书设计(可由师生共同完成):

 

 

五、相关链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