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开国大典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

 

2)对词语的理解。

 

开国大典: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观看盛大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瞻仰:恭敬地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本课可采用“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想象场景,体会感情──感情朗读,积累拓展”的基本过程组织教学。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搜集与“开国大典”有关的材料,如,《开国大典》等电影,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供学生阅读或观看,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帮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感情呢?一是要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如,上述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有所感受。二是要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如,“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可抓住“直奔”一词,“直奔”是什么情形?人们为什么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从中感受到什么?又如,“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可抓住“两股‘红流’”、“流去”,“两股‘红流’”指的是什么?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并说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三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领会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要和想象场面情景有机结合,读读、想想、读读,在读好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句子的基础上,进而朗读全段、全篇。还要注意把握好感情基调。从全课来讲,感情的基调是兴奋、激动、自豪,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语调也略有变化,如,第一自然段适宜用庄重而舒缓的语调朗读。

 

3.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感受。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中来感受。可以在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心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如,“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三十万人民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些句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毛泽东的拥戴,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在电影、电视、图书中看到的毛泽东的形象,边读文中的句子边想象,读、想后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4.本课的生字较多,“擎”应读“qíng,不要读成“jìng”;“钮”、“聂”的声母是“n”,不要读成“l”;“诞”,应读“dàn,不要误读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