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读书啊读书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

 

陈村

 

读书啊读书。自识了字,便年复一年地读着。不记得读没读过《看图识字》,连环画是看过的,对图的兴趣还不如对文字大。读了课文,读了小说,此后就什么都读,医书也读。再以后便自己也写了。热衷于买书,买来的书倒不怎么热心读它了。书是借来的好看。直到去年底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分送亲友,很希望他们能读一遍。谁知会不会呢?

 

人是不可能将书读尽的。有的书可读多遍,有的书翻一翻就放回书架了,今生今世也许永不读它。读书原是做笔记的,记下让以后的自己读它而不必读原著。后来发现自己并不翻阅笔记,便不做了。这样可读得飞快,读得不累。

 

所读的书95%以上是在床上看完的。这不合用眼卫生守则,但合另外的科学。身体静了,书才读得下去,读来才有收益。何况身体放平,脑中血量充沛,大脑才活跃得起来。

 

读书就是读书。若读的同时想到升官、发财、中奖、应考,以及什么“颜如玉”的,此书休矣。读通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小时候觉得十分乏味、差劲、恶劣的书,长大或许能爱不释手。相反,以前曾认为最像样的书,再读或许会冷笑数声。在书中看出意思和看出没意思都不容易。

 

读书不是为了写作。否则,可读的书就非常有限了。所写的东西也非常有限。读得入了神,书中自有分子向脑中运动,不牵强,不突兀。当然,也可边读边想的,想想作者何以要这般写。能作这种触景生情的思考,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

 

但最大的乐趣无过于挑剔了。能将一本书读出破绽来,可算是读得入门了。小到找出个错字,大到将一本书都据理否决了。我曾当过几天教师,学校不太正规,上课就可以随意发挥。边教课文,边以小人之心将课文的字词句段改上一改,自以为得计,心中有了幸福之感。我改过杜甫的诗,他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历来都说写出了李白的神韵。我想,将末句中的“臣”换作“爷”就更好了。“自称爷是酒中仙”,那醉意,那神气,全出来了。

 

既然不满意别人写的,那就自己试着写写。读书的遗憾也造就作家。

 

读书的困难是借书不易,买书贵而不易,藏书不易。最大的障碍却是读着读着便没了兴致。读书要是不能越读越宽广深入,难免读没了兴致。没了兴致而硬读,则苦不堪言矣。恰如临考的学子,手不释卷然而怒气冲冲,考完也就完了。

 

人是越来越聪明了,发明了电影、舞会、音乐茶座等。最好的是发明了电视,有声有色地将故事演给人们看,而且足不出户,如唱堂会。据说在美国,将名著录进磁带的做法时兴起来了。我是个落伍者,既无舞技又不去茶座,连电视都绝少看。在我看来,冬夜躺在被窝中,捧一册好书,身下有条电热毯或脚下有热水袋,读到夜深人静,读到东方既白,这便是无上的享受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