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奇特的语言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

 

彭懿吴

 

在经常有蚂蚁活动的地方,你可以做这样一个小实验:把一小块馒头片或者一只死苍蝇放在有蚂蚁来往的路上,过一会儿,你就会看到:蚂蚁用上颚钳住它,想把它拉走。如果一只蚂蚁拉不动的话,它便匆匆地爬走。但是不大一会儿,就会有许多蚂蚁一起赶来。它们拉的拉,推的推,齐心合力,终于把比它们身体大许多倍的食物搬进巢里。

 

这些蚂蚁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原来,小小的蚂蚁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不过它们是用鼻子“说话”的,是一种气味语言。你会感到奇怪,蚂蚁的鼻子长在哪里呢?气味语言又是怎么回事儿?

 

 蚂蚁的头上有一对触角,看上去好像一对鞭子。它不仅会动,还能“闻”气味,这就是它的鼻子。在触角的表面,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在小孔里面有专管闻气味的细胞。这对触角就是蚂蚁的嗅觉器官。

 

蚂蚁腹部末端的肛门和腿部的腺体,能分泌一种有各种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叫做外激素,又叫做信息素。这就是蚂蚁用来传送消息的工具。

 

当一只蚂蚁遇到一大堆自己搬不动的食物,它立刻掉头就走,回巢报信。它在回巢的路上,一面走,一面从肛门里排出一滴滴的信息素,滴到路上,为的是告诉同伴们沿着这条路就能找到食物。由于这种气味起了路标的作用,科学家就把它叫做示踪信息素。

 

报信的蚂蚁回巢以后,就用两根触角碰撞巢里蚂蚁的触角,告诉它们食物在哪里,走哪条路线。这时候,得到消息的蚂蚁很兴奋,急急忙忙沿着气味路标找到食物,然后便共同努力,把食物搬回巢。

 

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蚂蚁有极其灵敏的嗅觉,我国的古书上还记载着这方面的小故事。相传公元前203年,楚霸王项羽被汉王刘邦逼到乌江边上,正准备渡江,突然看见岸边草地上有“项羽必败”四个大字。项羽走近仔细一看,这四个大字是由许许多多蚂蚁组成的。他大吃一惊,觉得他的失败乃是天意,于是心灰意懒,拔出剑来,咬咬牙,在乌江边上自杀了。

 

当然,楚霸王自杀有许多原因,可是四个大字也确实对他刺激不小。蚂蚁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字呢?原来,这是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用的计,韩信预料项羽被打败以后,必定会从这里走,事先叫人在江边草地上用又甜又黏的饴糖汁写了“项羽必败”四个大字。附近的蚂蚁闻到了甜味,纷纷爬到上面来,结果都被粘到糖汁上面,因而组成了“项羽必败”四个大字。

 

蚂蚁打仗也是依靠气味传递情报的。一场蚂蚁战争,往往是“边界”冲突引起的。蚂蚁家庭的“边界”不像人类的国界,它们既不立桩,也不依靠山水地势,而是凭着气味。每个蚂蚁家庭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每一只蚂蚁也都能根据气味认出自己的伙伴,绝对不会同别窝的蚂蚁混在一起。

 

如果侵略者闯入其他蚂蚁的“边界”,负责警卫的工蚁发现以后,就排出“告警信息素”,向伙伴们发出“警报”。巢内蚂蚁闻到“警报”以后,个个精神振奋,准备参战。当告警气味很浓的时候,预示着大祸临头,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工蚁们抬着蚁后,携儿带女赶紧逃跑,另立新居。还有这种情况:气氛太紧张了,蚂蚁内部也乱作一团,甚至互相残杀起来。

 

如果入侵者已经撤走,工蚁们就用脚挖土,掩盖“告警信息素”,消除气味,表示战争结束了。

 

不过,气味有时也会使蚂蚁之间发生误会。有的蚂蚁不幸死在巢里,它的尸体发出一种难闻的臭味,伙伴们闻到臭味,立刻就七手八脚地把它抬到巢外掩埋。如果一只健康的蚂蚁身上也沾染了这种气味,伙伴们连看都不看一眼,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把它扔出巢外。原来,蚂蚁是单凭气味办事的。

 

在同巢蚂蚁的活动范围内,到处都有气味路标,所以,外出回巢的蚂蚁,一般地只要闻到一个路标,就不会迷失方向。

 

不同种类的蚂蚁所设置的路标,保留的时间长短不同。有的像闪电一样,很快就消失了;有的可保留十几天;切叶蚁的路标保留的时间更长──有好几个月。

 

蚂蚁不光有嗅觉器官──触角,还有视觉器官──眼睛。

 

蚂蚁和其他昆虫一样,头部有一对复眼。蚂蚁的每只复眼大约由五十只小眼组成。蚂蚁主要依靠复眼观察外界环境。除了复眼以外,蚂蚁的头顶上还有三只单眼。单眼只能辨别光线的强弱和观察对象的距离。

 

蚂蚁复眼的视力弱,所以,它还需要借助触角的嗅觉,才能灵活地行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