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神奇的“打”字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

 

陈原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少动作,可以用“打”字来表示。比方“打毛衣”“打草鞋”,它并不是跟毛衣过不去,也不是要跟草鞋作对,而是恰恰相反,要用毛线编织成毛衣,用草编成鞋子。但不能依此类推,我们不能说“打皮鞋”,也不能说“打裤子”,可见“打”字有点“神奇”味了。

 

“打酱油”──这里面的“打”,当然不是“打破”酱油瓶,也不是“编制”酱油,而有“买”的意思。凡是买液体的东西,常常用得上“打”字,比如“打酒”“打二两酒”“打油”“打香油”“打半斤油”。光说它是“买”的同义词,那也不对。“打水”并不等于买水,却是到井边或到河边用吊桶提一桶水来;“打洗脸水”,也不是买洗脸水,而是在自来水龙头那里接一盆水就行了。

 

“买”同“打”更不能等同。“打”不能代替“买”,你不能说“到百货公司去打文具”“到商店去打个收音机”,这样用,就不知所云了。在某种情况下,却又不然。“打票”“打船票”“打火车票”“给我打一张五分的票”──票虽然不是液体,却又可以“打”一下,“打”字可真有点儿“神奇”了。

 

“打”字还有玩的意思。常常说“打牌”“打扑克”“打纸牌”,当然不是揍牌,而是玩牌。某些球类运动也叫“打”,如“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打高尔夫球”,绝不是要把什么球打碎,而是去玩球。平衡木、吊环、鞍马,虽都是一种健身器,但不能用“打”字,“打平衡木”,这就不知什么意思了。

 

其实除了某种运动之外,生活中有些动作,也用“打”字来表达。如,“打伞”“打电话”“打的”……“打杂”,是指一个人并不专做一门工作,不专攻一门学问,而做点杂七杂八的事,什么都干,什么都得干。但是“打杂”也常常用来自谦,“唉,我不过打打杂罢了”,其实他也许是管全面工作,是个头头儿;但也许他真的是做点杂务──这就要因人而异了。

 

生理现象也有一些利用“打”字来构词的。例如“打嗝”“打哈欠”“打哆嗦”“打喷嚏”……

 

你看,“打”字是不是挺神奇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