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教学设计与实录小学语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

执教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感动》(课文内容见附件)

 

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有跨越国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再见了,亲人》,有舍己为人、感天动地的《金色的鱼钩》,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的老支书搭建的生命之《桥》,每篇文章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崇高的美德。深深地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教材安排这次口语交际,不仅是让学生受到人性光辉的熏陶,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所见所闻和亲生经历的事情,把“看”到的感动表达出来,在交流的情景和过程中,经历体验、感悟和内化的心理过程,达到“感动”影响“感动”的目标。同时,在围绕着话题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表达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在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而有耐心,用心倾听文明表达的口语交际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目标

 

  (一)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中心、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学会倾听。

 

  (三)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学会感恩。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回忆令自己感动的事情;收集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文章和图片等资料。

 

  教师准备:课前要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初步了解学生的表达水平;对应学生收集的资料,多准备一些相应的课件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知道感动。

 

  1、启发式谈话,从“感”的字形和字义入手进入话题交流。  

 

  (1)同学们,“感”这个字大家都非常熟悉,(板书:感)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感,在字典上解释很多,其中有两条很重要,一是心里觉得,再是对别人的关心诚心诚意地表示谢意。

 

  (2)鼓励学生用“感”组词。

 

  (3)师生交流“感”字造字的特点。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个和“感”有关的词,都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词都是和我们的心里感受有关系的,所以“感”这个字是心字底。

 

  2、揭示交流主题,从“感”到“感动”。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说说和“感”有关的一个词──感动。(补充板书)

 

  一起读一读。

 

  感动,有感而动。用心体会,才能心灵震动;用心体会,才能产生明确的行动。

 

  (二) 创境激情,明确要求。

 

  1、创设语言交流情景,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  

 

  (1)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一些事感动着我们,一片落叶、一滴雨水、一个举动都会有它感动的理由,只要我们用心感受。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就特别让许老师感动,想看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中央电视公益广告──表现幼小的孩子给自己的妈妈端水洗脚的视频。

 

  2、鼓励学生用概括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这则公益广告主要讲了些什

 

  (1)先尝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指导学生完整、有条理地叙述。

 

  3、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谈“感动”。 

 

  (1)同学们,在刚才的这段视频里,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地方?

 

  (2)引导学生抓住视频中的细节,联系生活,结合内心的感受学会有重点有感情地说。

 

  4、明确本节口语交流的要求就是围绕“感动”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地交流。

 

  (三)小组交流,领悟感动。

 

  1、再次激发学生交流的情感,寻找并确定交流的具体内容。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你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感动”是那么地常见,又是那么地深刻。我相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一定都曾经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听到过不少感人的事情。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讲给同学听一听。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要求学生讲的时候要完整、有中心、有条理、有感情。听的时候要用心倾听、抓住别人的说话重点。讨论的时候要文明表达、有自己的观点。)

 

  3、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品味感动。

 

  1、总结小组学习情况,并鼓励学生参加全班交流。  

 

  同学们,我看到大家在小组里认真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互相帮助,都非常地投入。下面,有哪些同学想和全班一起分享一下令你感动的事情呢?

 

  2、师生围绕着“感动”的具体事例展开口语交际。  

 

  交流预设的第一个材料:《暴走妈妈》

 

  (1)鼓励学生概括地讲一讲“暴走妈妈”的故事。

 

  (2)鼓励学生围绕着“暴走妈妈”的故事,调动学生内心的感受,结合“暴走妈妈” 割肝救子、暴走等感人的细节开展交流。

 

  ①从“割肝救子”谈感动。

 

  指名说。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资料理解割肝救子是一种朴实而真切,深刻而感人的人间真爱。

 

  ② 从“暴走”谈感动。

 

  指名说。引导学生抓住暴走妈妈走路的时间、路程以及那些双被磨损的鞋等细节,相互补充内容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