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语海 感动真情小学语文-人教小学语文四年级课本

老汉先走,为什么?

 

⑵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矛盾,多么令人费解啊!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⑶谈谈感受(结局太出人意料了,父爱太伟大了,老汉实在太了不起了等等)

 

⑷将这些感受都读出来吧!自己练读。

 

2.抓住“关系”设置情感冲突:

 

如果这个小伙子不是老汉的儿子,他还会“揪”,还会“推”吗?

 

全文虽没用一个字来抒情议论,但经过两次情感冲突,学生不但深刻地体会了老汉在生死危急关头所展现出来的“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岸形象,在脑海中更刻下了慈爱的父亲的形象。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人教版新教材中安排过很多以关爱、感动为主题的学习单元,那么这次的“他们让我感动”和以往的这类主题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作为第三学段的教材,我们要以怎样的眼光去看这类课文呢?面对第三学段的孩子,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去教学这类课文呢?我以为,光是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已远远不够了,更要考虑的是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这种感受传递给读者的,也就是在这里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如何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再见了,亲人》在表达方式上很有特点,前三个自然段都是以满含恳求意愿的语气开头,中间是送别的情景和对往昔的追忆,最后都是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结尾,叙事抒情相互交织,情感强烈语言感人。《金色的鱼钩》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尤其是老班长嚼草根和吃鱼骨头的细节描写更让我们唏嘘不已。《桥》中设置了悬念,在故事结尾才让读者知晓“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是父与子,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案例9 《桥》教学片断

 

1.读课文1423自然段,再将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小伙子”换成“儿子”读一读,给你什么感受?

 

2.齐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课文这样的结尾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设置悬念的艺术效果,不求使用,但必须要能领悟这种表达技巧所造成的效果】

 

3.确实,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又震撼人心,更震撼人心的是老汉的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形象。设置悬念往往能冲击读者的心灵,发人深思,是一种很有效的表达技巧。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最终还是为模仿与运用。

 

⑴模仿

 

《再见了,亲人》一课从头到尾都是以志愿军战士的视角来叙事,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来抒情,通过研读,学生明白“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是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相互的情感。这就为学生阅读留下了驰骋拓展的空间,可以模仿、运用文中前三个段落的表达方式,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等朝鲜人民的视角来叙志愿军战士的事,以朝鲜人民的口吻来抒对志愿军战士的情,实现语言训练的迁移、内华和运用。

 

案例10 学生小练笔

 

志愿军叔叔,在与你们分别的今天,我怎能不流泪?我怎能不哭泣?平时,我是很刚强。可是今天,与你们分别的今天,我怎能刚强得起来?你们对我的情,你们给我的恩,我永远也不能忘啊!记得那一次,敌机来轰炸,我家的房子陷入熊熊火海之中,是一个志愿军叔叔奋勇把我从火海中背出来。当他得知我那出生不久的弟弟还在里面时,又奋不顾身地冲入火海……在一声巨响中,房子塌了!您为我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却连您的名字都不知道!……志愿军叔叔们,你们对我的恩情我还来不及报答,你们怎么就要离开了呢?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怎能忘怀?

 

⑵运用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注意了表达方法的学习,就可以在“交流平台”中对这组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进行提炼:“有的课文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之中;有的课文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口语交际·习作四”中的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不但要与口语交际紧密结合,也要强调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实际教学中,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会产生这样一对矛盾:如果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允许写听到、看到的令人感动的事,要么出现抄袭的嫌疑,要么就出现“假、大、空”的现象;如果限定写经历过的令自己感动的事,学生又觉得无事可以,或者觉得事小写不具体。针对这个矛盾,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