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引导 让学生与诗人“心灵”相会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这次远程培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认识了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这场课改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我们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回顾这些天的学习,我对古诗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现以《房兵曹胡马》为例,谈谈我个人的认识。

  [案例背景]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然而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学生来说,读好古诗、背诵古诗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做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如何让学生从凝练简洁的诗句中,驰骋想象,领会诗情,确实不易。《房兵曹胡马》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首古诗,诗人杜甫把骏马之神之灵之骏写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后两联借写胡马的品格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更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抱负。咏物言志是本诗的特点。但理解诗意对我班这些多数来自外省市,贪玩且不爱思考的学生来说就有点难度了,更何况要体会诗人所言的“志”,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我进行了一番思索。最后锁定在“导”上,决定在“导”字上作文章。通过“导”降低理解的难度,使学生与诗人“心灵”相会,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描述]
  师: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一首给同学们听一听呢?(指名三位学生背诵古诗,对出现的不准字音予以纠正,并予以鼓励。)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请大家看老师写诗的题目。(板书“房兵曹胡马”)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马吗?请说说。
  (学生交流对马的认识)。
  师:诗人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这首诗的?(生交流介绍诗人)。
  师: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想办法解决。要把诗多读几遍。(学生自读古诗后指名读,让生评价。)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解题)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这幅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画并练说看到的景象。)
  生1:我看到了房兵曹拉着他的那匹胡马。
  生2:我看到了一匹雄健的骏马。
  生3:我看到了一匹精神抖擞的马。
  师:是啊,你们看得真仔细。诗人用哪几行诗来描绘这匹马呢?
  生: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四行诗。(学生自读并指名读)
  师:诗的前四行从哪几个方面正面描写了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点?
  生:从马的形态、尖耳、蹄轻生动描写马的外形。
  师:那第一行呢?
  生:交代马来自“大宛”。
  师:可见作者向我们刻画了一匹怎样的骏马?(生畅所欲言)
  师:见到这样一匹汗血马,诗人心情如何?
  生1:兴奋。
  生2:欣喜。
  生3:赞叹。
  师: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体现出来.
  (学生自读并指名读)
  师:我听了ⅩⅩ同学的朗读,好像看见了骏马正站在我的面前,如此神清骨峻。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争取也像ⅩⅩ同学一样,让人听了你们的朗读,就像见到了骏马一样。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古诗后四句,作者笔锋一转,由马的外形描写转入写马的品格。请同学们读读后四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1:“骁腾”、“横行”是什么意思?
  (生生互动,借助词典等相互释疑)
  生2:它为什么能“所向无空阔”?
  师:想象一下,房兵曹的这匹好马驰骋疆场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交流,理解诗意)。
  师:看到这匹宝马良驹,即可想象它的英勇善战。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指读,体会。
  (生朗读时拖拖拉拉,一点味道也没有,没有读出诗人所寄托的鸿鹄之志。)
  师:(继续引导)杜甫看见如此好马会对房兵曹说什么呢?”
  (生练说)
  师:请“杜甫”和“房兵曹”上台。
  “杜甫”扮演者:你有这样一匹好马骑上它可以驰骋疆场生死无忧啊!
  “房兵曹”扮演者:是啊,这好马可称得上千里马,所向无敌、无所畏惧!
  “杜甫”扮演者:我要是有此骏马,我将纵横驰骋,为国效忠!
  “房兵曹”扮演者:杜兄,你的抱负志向让我敬服!
  ……
  师:从对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宝马良驹的赞誉,实际是想对友人说什么呢?
  生1:是想激励友人。
  生2:是希望他好好利用这匹马来报效祖国。
  生3:更想要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
  ……
  师:如果说诗歌的前四句主要是通过描写马的外形特点来刻画马的雄健神骏,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后四句,则是通过转写马的品性来抒发自己的豪迈情怀,英豪之气。看到房兵曹拥有如此的好马,诗人杜甫的灵感焕然喷发,于是他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胡马”图。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杜甫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及诗人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壮阔胸襟!
  师:听了老师的描述,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生配乐试读、指名读、齐读、)
  生:(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境。)

  [案例评析]
  在《房兵曹胡马》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摒弃“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教法。以师生互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点,灵活引导。让“导”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导”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导”在关键词句的赏析中,课堂因此有了生机与活力。
  纵观本节课,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淡化诗意,贵在理解。
  古诗语言精练,讲究平仄,严于用韵,含蓄优美,意境深远。古诗的“言尽而意无穷”的魅力是无法讲出来的,况且我班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可能做到“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精讲细究,必然使学生食而不化,泯灭兴趣。因此,理解“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这两联时,我设计“诗的前四行从哪几个方面正面描写了马的外形?各有什么特点?”来引导学生大概理解诗意。诗的后两联“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则通过“杜甫看见如此好马会对房兵曹说什么呢?”来引导学生想象体会。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只要引导把握古诗大意即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
  二、赏析诗句,贵在品味。
  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面的情味和意蕴。如何引领学生品悟出诗句背面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教学中,当学生无法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时,我为学生创设了“杜甫”和“房兵曹”对话的场景,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平面的诗句想象生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投身于其中,感诗人之所感,想诗人之所想,愤诗人之所愤……于是,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想象的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三、指导诵读,贵在共鸣。
  “诗是有声的画”。在古诗教学中,落脚点还在于“读”上。当学生无法原汁原味地把古诗的韵律、节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出来时,教师不必过于焦虑。如学生无法把“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朗读到位时,通过想象对话、感悟诗情,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碰撞出火花,产生共鸣,自然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