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导学案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课型:自学探究+展示提升
  主备人:杨丹杰
  课时:1
  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背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预习指导】
   1、读古诗三遍,读通读熟。(把字音读准,读正确。)
   2、自读古诗,大致了解每句诗的意思。

  【预习检测】
   1、我会读下面的词语,还能给画线字加上拼音。

     潺湲  苏轼  雨奇 相
   2、同桌互相读诗,说说古诗的意思。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议题:这两首诗都是写水的,比较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资料:
  温庭筠:是晚唐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年轻时苦心学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时人亦称为“温八叉”、“温八吟”。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他为“苏东坡”。古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人们称为“三苏”。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达标检测】
   背古诗,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收集有关水的古诗。

  教学反思:
   低效无效环节:
    1.合作议题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改为小组合作理解古诗诗意上。
    2.这堂课容量较大,学生拓展积累“有关水的古诗”展示不充分。
   改进措施:
    教师根据学情,备课要扎实,教学环节要整合到位,提前做好预测。
 
上一篇:生命与水     下一篇:《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