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尊严——我教《晏子使楚》

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生:帅。而且要是国家外交官更是风度翩翩。可晏子个子就这么高,要形象没形象,要个头没个头。
  师:楚王啊楚王,你笑吧,你冷笑、嘲笑吧,你不是说我不中用吗?这是敝国的规矩,就让我这不中用的人——
  生:访问你这样的国家。(生大笑。)
  师:我就笑着和你说,一点都不生气。(生笑。)大胆想象,当时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生:晏子一脸得意。
  师:但没有忘形。那就请你得意地说。(该生读“敝国有个规矩……”。)
  师:表情没跟上去。注意,要通过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的得意,当然要有表情更好,这有触动思考的作用。(该生真的得意洋洋地读起来。掌声。)
  生:幽默地笑。
  师:我们可要听听你的幽默啊!(生幽默地读起“敝国有个规矩……”,还加了笑声。掌声热烈。)
  师:你的幽默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们感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生:晏子是笑里藏刀(该生笑)。
  师:这个词我们要好好斟酌。你先想想,究竟笑里藏着什么。
  生:我觉得晏子有点故意傻笑,他是装出来的。(该生表演朗读。)
  生:我觉得可能是冷笑,因为楚王你冷笑我,我的笑是反攻、回敬。
  师:那就是说,这“冷笑”中是一脸严肃,请读。(该生的朗读很有特色。)
  师:就是这笑了笑,笑得那么轻松,那么潇洒,那么自信。谈笑间——
  生:樯橹灰飞烟灭。
  师:用今天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生笑。)
  师:就是这笑了笑,我们感到,小个子的晏子也是潇洒倜傥,风度——
  生:翩翩,气质非凡。(掌声。)
  生:晏子哟,才1米4左右,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魅力无穷。(生大笑。)
  师:(对着刚才说“笑里藏刀”的学生)刚才你说晏子笑里藏的是刀,晏子笑里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剑!(生大笑。)
  生:(教师做了一个思考的表情)是晏子的智慧。
  师:所以,晏子的话才透着他的骨气!
  生:我想谈第三个故事。楚王故意叫武士押着齐国的囚犯从晏子面前走过,想让晏子难为情。哪知晏子面不改色,非常冷静,而且用举例的方法反驳楚王,楚王又失败了。
  师:好,晏子是“面不改色”说这些话的。你发现得好。晏子不改的是什么?
  生:不改的依然是那份沉着和从容。(让学生用沉着的语气说晏子的那句典故“橘生淮南……”。)
  生:晏子一次次面对楚王的侮辱而毫不胆怯,一次次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
  生:不改的是他对国家那种热爱的情怀。当楚王这样侮辱齐国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地和楚王对话,可以说做到了有礼有节。
  师:那就是说晏子由勇气到骨气,上升到民族气节。
  生:因此,我认为不改的是他作为使节的这一重大责任。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明白了,晏子还是原原本本的晏子。他什么都没有改变。是晏子的智慧和自重,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国家的尊严。总之,晏子作为个人也好,使节也罢,不改的是他的气节!(教师板书:有节)晏子一次次受到侮辱都面不改色,谁改了?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结果只好——
  生: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生:第二次,楚王冷笑说齐国没人了,怎么让晏予来。结果在晏子精彩的反击中,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楚王说齐国人在楚国偷盗,晏子用类比推理,结果楚王只好赔不是。
  师:相同一个“只好”,不同的是楚王越是侮辱晏子,就越是一次次没面子,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课件出示)“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想象一下,楚王会怎么赔不是?
  生:楚王苦笑着说:“我原来想取笑……”(生苦笑着读。)
  生:楚王叹了一口气说:“我原来……”(生读略。)
  生:楚王后悔地说:“我原来……”(生读得很有味道。)
  生:楚王惭愧地低下头说:“我原来……”(生读略。)
  师:(抓住该生追问)堂堂一国之君,你为什么说人家惭愧地低下头说?
  生:楚王能在大庭广众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实话,说明楚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呀。
  师: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承认错误,可爱之中也透着可敬,好难得的一国之君啊。(教师用了几种不同的语气范读,掌声。)
  生:说不定楚王会说不狂妄自大啦,你真聪明啦!(生鼓掌。)
  生:这是因为晏子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才导致这个结果,不然楚王不会这么受教育的。
  师:是啊,世上没有一边倒的真理,强者不可以恃强,弱者也不可以示弱。弱者赢得尊重,不是靠施舍,不是靠等待,而是需要个人的实力争取。
  师:我们感到:一个人(板书“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有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教师回扣课文:“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师把这句话的句号变成叹号: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味道。有的强调“尊重”,有的强调楚王的态度……)
  [摒弃技术化痕迹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跟人物形象作跨越时空的对话后,有效地张扬了个性,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情感的发抒。——余]
  师:晏子的使命最终胜利完成。虽然一波三折,但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人的他,赢得了历史的尊重,所以,参考书这样评价晏子使楚的意义——(课件出示:“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为齐国赢得了尊重。”)

  四、理文化,解构主题。
  师:然而,今天,一位历史学家对晏子使楚这样评价: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
  师:这个观点你赞成吗?不赞成还是说不清?请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生:这个历史学家说得对,只凭一个人的智慧怎么能挽救一个国家呢?人们应该享有和平,众志成城,合力对外。
  生:只凭一个人的智慧远远不够,我觉得应该让晏子当老师,教齐国的人,齐国人都聪明,这样齐国就会胜利。(生大笑,鼓掌。)
  生:晏子像编《孙子兵法》一样编一本书,把所有的语言记录下来,以便自己国家的人阅读、学习,让我们的语言都充满智慧。
  生:我认为晏子很有智慧,并不代表齐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像晏子这样有智慧,我尊重晏子而不尊重齐国。
  生:晏子作为一个外交家,在外交方面他理应为自己的国家赢得尊严,但这是不够的。在外交领域,晏子做得很出色,这不能完全否定晏子的功劳,所以晏子这次为国家赢得尊重是事实,不能说和国家尊严没有关系。
  生:历史学家说的那句话,我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前面我同意,比如说最后,可能史学家从历史的长河去看,说没有“真正”地获得尊严,但是,不能苛求晏子,晏子做了他应该做的。
  生:你想啊,历史会拐弯的。国王会变的,他的想法也得变,这个国家的情况就变了,这就和晏子没有关系了。但,想想史学家的话有道理,但我也说不准。
  师:各位从语文的角度,从思辨的角度等,多角度发表看法,太了不起了。你们用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判断。让我们继续深入讨论.请同学们拿出《狼和小羊》。
  师:这是我们早在二年级就学过的一篇寓言故事,今天重温,我想作为高年级的同学应该知道寓言所表达的含义。如果狼和小羊代表不同国家或者个人,“狼”指谁?
  生:楚王。
  师:小羊呢?
  生:晏子。
  生:是呀,小羊也像晏子一样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地讲理啊。小羊也很有智慧。结果还是被吃掉了。这是为什么?无论是小羊代表个人还是国家,被吃的原因就是没有和狼对抗的实力,所以这时的智慧一点用都没有。
  师:说得太好了,那晏子怎么就在这次外交上胜利了呢?快回过头来,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齐国是大国之一啊。结合《狼和小羊》,读了课文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如果说齐国的这次外交赢得了尊重,那也有国家的力量在后面支撑。所以,参考书上说赢得国家尊重,绝不能说是晏子一个人的功劳。也就是说晏子这次胜利不仅仅是他的外交智慧,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齐国在支持着他。
  生:我明白了,国家获得尊重,不是靠一个人或一次外交,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教师在板书“一个人”前面加上“每”。)
  师:看看历史学家的话,再看课文结尾的这句话。既然晏子赢得楚国的尊重,楚国又是大国,而且晏子代表的是国家,楚王尊重的应该是齐国,可楚王不敢不尊重的却是晏子这个人。你是楚王,请讲你为什么这么说。(教师把板书的叹号变成问号。)
  生:我首先尊重的是晏子,而不是齐国,因为晏子的才华使我非常佩服。
  生:我尊重晏子,就是说我要让大臣们好好向人家晏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