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实录之二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堂实录: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咱们同学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赛诗会,大家和他比试比试,再猜猜他是谁呢?(课前复习,录音形式)
  录音:我会背早发白帝城,谁愿意和我比呢?(背诵)
  B 组:早发白帝城(齐背),我们会背《赠刘景文》,你呢?
  录音:你们可真棒!我还会背《出塞》。(背诵)
  全体学生背诵《出塞》;
  录音:你们古诗积累的真多!你们愿意帮助我学习《浪淘沙》、《回乡偶书》、《冬夜读书示子聿》吗?
  学生1:《浪淘沙》
  C 组:《冬夜读书示子聿》
  全体学生背诵《回乡偶书》;
  录音:谢谢大家!
  师:赛诗会上,大家表现非常好!老师奖励大家一幅欣赏画(烟波垂钓图),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哪首诗(或词)呢?
  (旁白;边绵的青山,天空中飞翔的鸟儿,江中钓鱼的渔翁)
  生1:《江雪》
  师:为什么会想到《江雪》?
  生:江上有划船钓鱼的渔翁,想到——孤舟蓑笠翁。
  师:非常好。
  生2:我想到《小儿垂钓》——有人在钓鱼;
  生3:我想到《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生4;我想到《早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我觉得这幅画面更象一首词——《渔歌子》(远处连绵的青山,天空中自由飞翔的白鹭鸟,桃花盛开,鱼儿正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谁能介绍诗人张志和?
  生:张志和,初名龟龄,字子同,自号‘玄真子’,婺州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的生活。《渔歌子》又名《渔父》。
  师:大家欣赏画面,同时听2遍录音,然后跟着录音模仿朗读3遍。(便于学生准确把握字音,读法)
  生:自由读一遍。(教师领读一次)
  师:谁能试着读读这首词?
  生1:生2 生3 生4:(积极踊跃)
  师;和老师一起读“箬笠”“蓑衣”“鳜鱼”(解释这几个词的意思,认识陌生字)
  师:谁想领读?(学生积极配合,请进5—6个学生领读,教师及时指导朗读)
  师:哪位同学想试着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生:在西塞山前,有自由飞翔的白鹭。桃花正在盛开,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一位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急着回家。
  师:(明确词意)让我们一起听录音模仿朗读,然后分组配乐词朗读,比一比哪一组读的最好。
  D 组:(评价:要求有感情朗读)
  C 组:(评价:很好!要读出词的读法)
  A 组:(评价:很好!)
  B 组:(评价:非常好!)
  师:看画面说一说这首词描写哪些自然景物?
  生1:桃花、西塞山、白鹭鸟;
  生2:鳜鱼、流水、斜风、细雨;
  师:谁能把这些自然景物完整的说出来呢?
  生3;桃花、西塞山、白鹭鸟、鳜鱼、流水、斜风、细雨;
  师:大家欣赏画面同时试着表演朗读。(学生试着表演读,熟读成诵)
  师:4个人一组分角色表演朗读,表演最好的一组奖励鸟,渔翁,鳜鱼的头饰(表演时面向大家)。
  组1:(师:白鹭鸟动起来)
  组2:(师:鱼儿游来游去,渔翁划船的动作)
  组3:(师:表演的不错。)
  组4:
  师:奖励第4小组。(及时鼓励或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根据画面或这首词,你会想到哪些诗或词,以你特有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谁想来展示?(拓宽知识面)
  生A:我想到读《江雪》;
  生B:我想表演读《池上》;
  生C:我想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这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生D :我想到《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E ;我想唱读《忆江南》
  (回答问题好的奖励小礼品、小粘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还有好多好多,例如《春夜喜雨》中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小儿垂钓》、《枫桥夜泊》。
  师:齐背《渔歌子》,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