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教学反思之四

鄂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这一课是篇老课文,值得学生积累的语言比较多,可是较难的词语也比较多。在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扫清了读的障碍。
  仔细阅读了教学用书,“学习活动设计”这个环节中建议从欣赏索溪峪的图片开始入课,但是经过思考,我觉得,首先就把图片端出来,这挡住了学生由文字而进入画面的路径,所以,我选择了从课题入手。找“野”——读“野”——体会“野”——读“野”,这个过程完成后,再给出一些图片,作为一种欣赏和课间的小憩。学习这一课抓住事物特点先总写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也是一个重点。因为整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而每一段的结构又是先总后分,这种结构在课文中分外明显,所以我总是在细读每一个自然段时,首先就提出了体会表达方法的要求。可是走出课堂后,发现虽然这种写法在学生心里很明了了,但是也因为这理性的分析,让朗读与体会索溪峪的美有一种被切割的感觉,让我觉得美感并没有深入人心。
  最后一个自然段“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理解这句话是一个难点。这句话的本意是野性的山水让游客少了一些市井的俗气,多了一些真情流露,但是,阅历尚浅的学生并不能完全了解这里所指的“俗气”是什么,这句话该怎样让学生去理解呢?我设计的问题是“‘荡涤’是什么意思?野性的山水荡涤了我们胸中的什么?”烦恼、压力、苦恼、孤独、约束等词语出现在学生的回答中,我觉得能理解到这一层,这个难点就算是突破了。所以接着,我进行了总结:“走在这充满了野性的山水之间,人们丢下了一切不快乐的因素,变得一身轻松,这就是索溪峪的野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
 
上一篇:滁州西涧     下一篇:诗人:韦应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