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庄师范简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1926年春,陶行知与赵叔愚、邵仲香等共同调查了沪宁路沿线乡村学校现状,考察了一些办得较好的乡村小学(其中就有栖霞区的燕子矶小学和尧化门小学),以研究乡村教育之改进。是年秋,陶行知又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在栖霞区明陵小学召开乡村教育研究会,会上陶先生发表了《我们的信条》,提出了著名的乡教十八条原则,重要的有这样几条:

  “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作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作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妇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
  “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

  发展乡村教育,最要紧的是建立一支合格的乡村师资队伍。所以,办好乡村师范是当务之急。1927年初,陶先生放弃了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辞掉了武昌高等师范校长的职务,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到栖霞燕子矶畔创办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亲自培养训练乡村师资。

  晓庄师范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它是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第一个试验基地,为改革中国师范教育提供了一个活的范本。由这一伟大实践创造的晓庄精神,在国内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晓庄师范办学虽只三年,但生活教育的基本理论体系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这期间还培养出230多名同志分别到苏、浙、皖、豫、鲁、冀、甘、川、黔、粤、闽、赣等省工作,他们把晓庄精神带到各地,积极发展乡村教育,积极推进“生活教育”运动。

  我们相信,在行知思想、行知精神的教育鼓舞下,新的一代将会更加健康的成长,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

  陶子,陶子,
  陶子以前,无一陶子;
  陶子之后,亿万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