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目标 层次化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艾滋病小斗士》是两年前的事了,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自觉设计巧妙,方法恰当,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市里的“明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主题研讨活动,虽然没有现场聆听学习,但是从诸位网友的博文中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让我对《艾滋病小斗士》产生了新的思考。
  一、研究学生,制定发展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研究表明,完成同样的任务,目标明确者比没有目标者可以节省60%的时间。也有人打过形象的比喻:没有目标的学习像是饭后散步,有明确目标的学习像是运动会上赛跑。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而人的发展应该是核心因素,就是说学生的发展才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所在。
  1、目标设定突出“人的发展”原则
  《艾滋病小斗士》是五上的课文,在目标设定上首先就要充分考虑高年段的年段目标和学生特点。在中年级已经形成的自学预习、多思善问、勇于表达的能力,以及段篇过度训练的能力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而高年级的整体把握、自学自悟、合作探究、读写结合的能力更应当受到老师的充分关注。因而我的目标制定不仅有基础性很强的“检查一、二类生字词掌握情况;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有“自读5-7自然段,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另眼相看’、‘震撼’等词语的深刻内涵。”还有“通过学习恩科西‘勇敢的声音’和‘顽强抗争艾滋病的精神’,体会他的坚强、乐观、关心他人的品质;科学地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这样不可或缺的情感目标。目标中的“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自读理解语言文字”、“体会词语背后蕴含的东西”、“科学地认识艾滋病”等词汇充分体现高年级在自学预习的基础上,运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走进文本,从而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提高。涵盖了知识、方法、情感等多个层面
  2、学生发展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当前的教育形式中,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过分关注课本知识内容的精确输出与认同,可持续发展能力极易被忽视。小学生最需要老师传授的就是方法和习惯,正所谓“授之以鱼当先授之以渔”。例如在体会“震撼”一次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时,教者引导学生联系前文的“纤弱”、“尚显雅气”体会“震撼”的是人们的心灵进而感受到小恩科西勇敢顽强的精神与关爱他人的品质。这样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养成前后文联系学习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和习惯恰恰是小学生最缺乏的。
  再如最后的教学设计是老师配乐复述全文。因为教学一篇课文,尤其是情感性较强的课文,要力求经历“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教学中最易忽视往往是最后的“整体”,而这最后的“整体”又常是对文本的一次升华,值得关注。最后教师的复述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回归整体,深化“小斗士”形象。这难道不是教会学生阅读和学习此类文章最有效的方法吗?
  3、学习方式倡导共性下的“个性化”
  “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独特感受,这些都应建立在教者开放性设计的基础上的。例如要求学生浏览课文然后用画出“勇敢的声音”和“顽强抗争”的句子。再默读课文,写批注。这样设计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是教学目标之一。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默读能力,但是默读、思考、表达,这样的能力尤其重要,也比较缺乏。而浏览有助于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效率,这是人类运用最多的学习方式。
  但是我所理解的“个性化”都应该建立在“共性”基础上。我们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仔细斟酌,千挑万选的,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所以老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文本的本身与内涵。就《艾滋病小斗士》来说,生命的价值在本文中得到充分展现,恩科西虽然失去了生命,但是他与艾滋病顽强抗争的精神,他向全世界呼吁的勇敢的声音,他那“艾滋病小斗士”的形象应当是教学目标之本。无论如何“个性化”都不可以游离于这一目标之外。
  二、遵循规律,进行层次化教学设计
  “课标”指出,“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个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教学本身的层次性应符合由低级到高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教学内容层次性处理的要求。就《艾滋病小斗士》这一课应该两个基本的教学层面。
  1、立足文本,突出重点
  王荣生教授说“怎么读的问题,就是在具体的文本中去读什么地方,在这些地方读出些什么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从文本的整体入手:浏览找“声音”——默读写批注——朗读表感受。三种不同的读书方式本身就是高年级的训练要求,这样自然状态下的解读式阅读更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读出自己心中的“小斗士”。同时也体现出高年级学生特点和整体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亲历语言文字。
  在“咬文嚼字”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三个(组)词语:(1)“纤弱”——“呼吁”放在一起合适吗?引导学生体会恩科西是在用行动、用心灵呼吁人们对患病妇女和儿童的关爱;(2)“另眼相看”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即在绝大多数人对艾滋病患者另眼相看的现实面前,恩科西却能疾呼不要对我们另眼相看,可见他的勇敢和对患者的关爱;(3)“震撼”与前文的“纤弱”、“尚显稚气”矛盾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震撼大家的不是他的声音,而是他的精神与行动。这些词语的品味都紧紧围绕“小斗士”的人物形象展开的。到高年级了,文章的篇幅一般比较长,那种“块块是肉”讲读式的教学形式耗时低效,教者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文本为依托,突出教学重点,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要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顿悟体会,真实表达
  就《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而言,情感是贯穿始终的纽带。读者的情感经历了“悲伤——敬佩——怀念“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该披情入文,让情感与语言文字和谐融通,从而现实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在第二课时教学之初我就直接引用曼德拉与安南的话作为导语,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话就是全世界人们对小斗士离去的共同感受。力求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情感。教学中还多次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让情感与文本融通。最后教师配乐复述的环节,目的是升华“小斗士”的形象。而让学生写“小斗士”形象、写自身的感受其实也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隐形目标的具体化落实。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有学生“顿悟”的空间,这是学生思维与文字碰撞,文字与情感交融的空间,必须存在,因而教者两次让课堂“冷静”下来,一次是学生自学,一次是教师配乐复述、学生闭眼聆听。课后特意查看了学生写的感受,很感人,恩科西那“小斗士”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是鲜活的。
  教学目标,犹如海洋里的灯塔,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教学设计则好像保驾护航的船员,只有方向正确,操作合理,才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其实我们的文本也只是一种工具,教师要对这一工具进行分析、加工、设计,再运用合理的手段传达给学生,传达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方法、习惯以及人性的光辉。所以我们很有必要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研究方法。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