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设计之七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文理解: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重点学习课文第5、第7自然段,背诵第7自然段,学习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进行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在比较、感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体会作家对天窗的特殊感情,了解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过程:

  一、质疑,整体感知课文
   1.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2.了解作家笔下天窗的样子以及它的作用。
   3.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又有怎样特别的用途呢?
  二、研读,学习课文的表达
   1.自读课文第五节,学习课文遣词造句的主要方法——想象。
    出示下列段落,和原文进行比较:
    透过那小小玻璃,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透过那小小玻璃,你会看见雨落在上面,你会看见闪电的身影;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这么十倍百倍。
    从比较中让学生知道:展开“想象”,一要有根有据,二要合情合理。
   2.学习作家的表达,模仿“想象”
    这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背诵,迁移自主学习
   1.背诵课文第7小节。
   2.交流第7小节的表达方式:作家所描写的“想象”是否有根据,是否合理?
  四、释疑,向经典致敬
   1.这样的天窗是应该赞美的。读第8节。
   2.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感谢的。读第9节,简要交流学习收获(释疑)。
   3.朗读课文中的主要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