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乐趣》教学参考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有改动,题目为编者所加。原小说写一个作曲家一生的故事: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生于莱茵河畔一个德国小城,祖父和父亲都是职业音乐师。他是个很有才能的钢琴家和作家,但不愿意以音乐去逢迎时好、猎取功名利禄。他为人爽直、富于正义感,认为艺术家为了表现生活的美好理想,应当向社会上的消极势力展开不妥协的斗争。课文讲述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表现出他有相当的音乐天赋、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
  课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克利斯朵夫作品第一号”的诞生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来理解:
  开始(第1—3自然段):“一天晚上”,六岁的克利斯朵夫决心写乐曲。
  接着(第4—7自然段):“有一天”,他在祖父家哼自己的曲子,祖父在旁留神地听。
  后来(第8自然段):“几天之后”,他在屋里演着自己的音乐喜剧,祖父见了很高兴。
  最后(第9—23自然段):“过了一星期”,祖父拿出一本乐谱叫他弹奏,告诉克利斯朵夫,那乐谱上都是他自己唱的调子。
  作者在文中写道:“对一个天生的音乐家来说,一切都是音乐。……这无所不在的音乐,在克利斯朵夫心中都有回响。他所见所感,全部化为音乐。他有如群蜂嗡嗡的蜂房。……”(第2自然段)——可见克利斯朵夫对音乐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作者还在文中写道:
  “像所有的儿童一样,他一天到晚哼个不停,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做着什么事——……他的小嘴老是在那里咿咿唔唔,闭着嘴,鼓着腮帮,卷动舌头。他会这样毫不厌倦地玩儿上几小时。”(第3自然段)
  “有一天他在祖父屋里打转,跺着脚,仰着脑袋,挺着肚子,转个不停,直转得自己头晕,一边还哼着他的曲子。”(第4自然段)
  “……他学着人家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跳着小步舞,向挂在壁上的贝多芬像行礼。……小小的自尊心不免乘机活动起来:他相当聪明,知道人家赏识他,可拿不准在戏剧家、音乐家、歌唱家、舞蹈家这些才能中间,祖父最赞赏他哪一项。他想大概是歌舞才能,因为那是他自己最得意的玩意儿。”(第8自然段)
  以上的描述,有神态表情,有行为动作,有心理活动,作者采用多种方法刻画出克利斯朵夫对音乐的喜爱,入迷、陶醉,表现出克利斯朵夫童年的最大乐趣就是音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多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建议】
  (一)识字教学。
  可让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本课两个生字,把“翁”与“嗡”,“免”与“勉”进行比较。
  还可让学生选字填空。如:
  翁嗡免勉
  蜜蜂()()叫。一位老渔()。
  ()费参观相互()励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本课教学仍应以默读为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中你体会出他的乐趣是什么?
  阅读第8自然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并勾画出文中具体描述插图情景的句子。
  课文中第9—23自然段,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祖父告诉克利斯朵夫他弹的乐谱是他自己的“第一号”作品时的情景,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祖孙两人的快活而激动的心情。
  (三)语言积累。
  可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文中的这些词语和句子。
  ●不知不觉群蜂嗡嗡惘然出神
  结结巴巴薄暮时分别出心裁
  ●只要是颤动的、震荡的、跳动的东西,大太阳的夏天,刮风的夜里,流动的光,闪烁的星辰,雷雨、鸟语、虫鸣,树木的呜咽,可爱或可恶的人声,家里听惯的声响,咿咿呀呀的门,夜里的脉管里奔流的血——世界上一切都是音乐;只要去听就是了。
  (四)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1—2课时。

  教学资料
  1. 作者简介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他的著作大致可分为音乐与文学两大类。音乐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七大卷《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文学方面,除诗歌外,他发表了各种体裁的作品:戏剧、小说、传记、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此外还有政论和书信。《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他的小说代表作之一。这部巨著有10卷,从1904年动笔到1912年写成,是他的成名之作。小说问世后,他被公认为是当代法国的重要作家和西方世界的一位重要作家。1916年,他获得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他的主要作品,大部分已有中文译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全译本于1946年在上海出版后,受到中国读者的广泛欢迎。
  2. 词语解释
  嗡:象声词,如:“蜜蜂嗡嗡地飞。”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勉强:有多种意思,一指能力不够,还尽力去做;二指不是甘心情愿的;三指使人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四指不充足;五指将就凑合。本文中写“克利斯朵夫莫明其妙地勉强弹着”,联系上下文看,显然是不那么甘心情愿的意思。
  咏叹调:咏叹,即歌咏、吟咏。富于抒情的独唱歌曲,用管弦乐器或键盘乐器伴奏,能集中表现人物内心情绪,通常是歌剧、清唱剧和大合唱曲的组成部分。
  毫不厌倦:一点儿也没有失去兴趣,继续去做(某件事情、某种活动)。
  一本正经:一部正规的经典。比喻庄重、严肃。常带有讽刺意味。也作“一板正经”“正经八百”。
  专心致志:专,专注;致,极,尽。用心专注,集中全部精神。也作“专心一志”“专心一意”。近义词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等。
  3. 课外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五年级下册)中的《童年》《苦儿流浪记》和《痛殴大兵》。